一款无源音箱后面的功率信息
耳机都需要“耳放”,只是形式不同不论是音箱使用的功放还是耳机使用的耳放,在原理和作用上它们都是大相径庭的,只是输出功率大小的区别以及适用范围的不同,让耳放与功放宛若两个产品。其实在设计思路上,耳放一样也有和功放一样的,市面上常见的五类功放:A类、B类、AB类、C类以及D类,在耳机放大器当中也有相关类型的型号。
当然这篇文章不会太详细地和你去探讨这些类型的耳放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妨通过另一种角度,看看耳放到底有哪些种类。当然下文所说的“种类”并不是耳机放大器真正意义上的分类,只是为了方便阅读和容易理解的科普角度来分类的,切莫上纲上线。
HiFi播放器内就有耳放电路模块
其实很多人都在疑问,为什么耳机或者音箱,一定需要一个放大器才能欣赏音乐呢?播放器直接出来的电流不能驱动耳机吗?答案是:不能。虽然看起来耳机需要的电流和电压都相比起音箱来说不算太高,但直接通过数模转换电路所得出的模拟信号,仍然不足矣良好的驱动耳机发声,所以对于大部分没有独立放大器的手机/播放器来说,仍然需要一个耳放电路/模块来放大信号。
因此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只要是能驱动耳机发声的前端设备,比如手机,它们的内部都是有耳放电路的,只不过这个“电路”有可能是分立的,也有可能是集成的,对于手机来说,最常见的耳放电路是集成在一个连指甲盖大小都不到的芯片当中,我们通常称之为CODEC(编码译码器),这枚CODEC芯片当中集成了音频接收模块、数模转换模块和耳放模块等等,这对于寸土寸金的手机来说是非常方便并且高效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对于发烧友来说,这种“简单”的方式,并不能保证音质和输出功率。
AK4376:智能手机常用的“HiFi”CODEC
像智能手机所用的这样看起来简单并且高效的耳放模块,我们将它们暂时称之为集成耳放,那么相对于集成耳放更胜一筹的方式难道就是所谓的“分立耳放”吗?当然可以这样理解,为了进一步优化音质表现以及增加输出功率,大部分的HiFi级音乐播放器都会使用这种“分立”的耳放电路,相比起手机里使用的CODEC芯片来说,这种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达到更好的音质以及较大的功率输出。
大部分的HiFi播放器以及一部分的手机,使用了这样“分立”的耳放电路,有专门为耳放提供电力的供电线路以及转为音频设计的运放IC,这样一来可以有更大的电流和电压为耳放电路提供根本的保障,这样一来会有着显著的音质提升以及功率增加,相比起CODEC芯片的耳放模块来说,这样“分立”的耳放电路将会更加耗电,因此某些采用了类似设计的HiFi手机,也会在续航方面有所减少。
这是一台HiFi播放器的耳放电路
但即便是这样设计的耳放电路,一般来说也只能为部分“吃推力”的小耳塞提供良好的驱动力保证,比如飞傲的M11播放器在16Ω阻抗负载下,可以最大提供255mW的输出功率,也就是0.25W的功率,这点输出功率对于大部分额定功率在10-100mW的小耳塞来说绰绰有余,但对于部分高阻抗头戴式耳机来说,可能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当然单纯地以输出功率大小来判断前端的“驱动力”是否好坏是一种非常不严谨的方式,但是这样也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一个前端的输出功率好坏,从而可以为搭配器材和选购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因此在这方面切莫太过较真,因为音质的好坏以及所谓“驱动力”是一个相对比较主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