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通俗的叫法,但实际上它不是疮,而是肛门部位的一种静脉病变。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排便持续用力时,会造成肛门底部和肛门黏膜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持续地肿胀,进而形成1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一旦这种静脉团发生炎症,就变成痔疮。
痔疮的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的性质可为无痛、间歇性、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仅坠胀感,可出血,发展至脱垂,合并血栓形成、嵌顿、感染时才出现疼痛。外痔平时无特殊症状,发生血栓及炎症时可有肿胀、疼痛。
治疗痔疮,可选药物多对于痔疮,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见痔就治,欲除之而后快。市场上一些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广告,也在忽悠患者去做各种手术以根除痔疮。
其实,痔疮的治疗原则是: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有症状的痔无须根治,以保守治疗即药物治疗为主。因此,一般的痔疮患者不必首先就想到手术,而应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只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如痔核在肛门脱出严重、便血过多时,才需要去正规医院手术治疗。
目前市场上痔疮药物剂型较多,口服的有颗粒、胶囊、片剂、丸剂等,外用的主要有栓剂、软膏与乳膏剂、贴剂等,还有气雾剂、药粉 药栓的药盒、口服溶液等,熏洗的主要是中药方剂。
各类药物特点不同,如栓剂能直接到达病患部位,但存在易污染衣物的弊端;片剂能通过体内循环由内改善症状,但会对胃、肝造成一定影响。而具体的药物选择还得对症。
口服药物治疗痔疮的口服药物主要是中成药,中医根据痔疮多属于湿热风燥火邪伤脉动血,以致气血郁滞,结而成块的病机,采用泻火凉血、清热润燥、祛风除湿、益气养血固脱的具体治则,常用药物如化痔丸、地榆槐角丸等。
1.痔疮内消丸
由槐角、槐花、地榆、生地、胡黄连、丹皮、大黄、当归等制成,具有清热消肿、凉血止痛功效,主治痔疮肿痛、肛门坠胀、大便秘结、出血不止等。
每次服15~20粒,每日2次。忌食辛辣燥热之物,孕妇禁用。
2.消肿痔疮片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痔疮肿痛、便血、肛门灼热下坠、大便秘结等。处方中马勃、薯莨等具有很好的止血功效及广谱抗菌作用;牡蛎、山豆根等则具软坚散结、凉血解毒之功效;蜂蜜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每次服3片,每日2次,7天为1疗程。部分患者服用此药后有轻度腹泻,减少服药量即可缓解。
3.地榆槐角丸
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肛门肿痛或痒痛、局部红赤、大便干燥、便时有灼热感等。
每次服1丸,每日2次,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4.槐角丸
可清肠疏风,止血、凉血功效显著。临床应用于:肠风便血、各类痔疮出血,肛痛,溃疡性结肠炎,直肠肛管及周围感染性疾病有出血肿痛等症状。
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5.脏连丸
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内痔及肛裂出血,症见排便时或排便后,血液由肛门流出,早期仅带几条血丝或几滴血,以后逐渐加重及大量出血。每次服1丸,每日2次,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外用药物温馨提醒:中医口服类痔疮药大都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药性苦寒,脾胃虚弱者和孕妇、儿童最好不要用。
除了中成药,西药方面口服药物有迈之灵、消脱止-M等,其作用为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淤血症状等。
一般来说,症状较轻的痔疮没有必要选择口服用药,一是口服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大,二是口服药经过胃、肝肠等消化吸收,达到痔疮时的浓度较低。另外,虽然这些口服药物大多数是非处方药,但若想得到更好的效果,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更好。
痔疮外用药常见的有外涂药(膏药)、洗液和栓剂3大类剂型,还有特殊的肚脐贴剂。
外用药比口服药物疗效更好,由于直肠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痔局部,发挥作用快、效果好,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直接进入大循环而不经过肝脏解毒,也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刺激。同时,直肠直接给药可避免胃酸和消化道酶对药物的破坏,也避免了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一般需要保守治疗的痔疮都会采用外用药。
外痔或肛裂较多用软膏,可以直接涂抹于局部患处,起到缓解症状的治疗目的。内痔和混合痔提倡肛门内给药,常见的是栓剂。使用栓剂时一定要塞得深一些,以免脱落而失去疗效。栓剂的药效一般可保持12小时,在痔疮急性发作期应每天早晚各使用1次。若使用软膏剂治内痔,要用注入器将软膏注入肛门内,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