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影像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尤其是CT设备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肺内结节被发现。而随着肺内结节检出率的增高,人们对于结节也越来越恐慌,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是结节就是癌症,达到了“谈结节色变的程度”。其实在筛查发现的结节中只有约10%为肺癌,其他均为良性病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和网络问答当中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问到关于肺结节的问题。
为了解开大家对于肺结节心中的疑惑。现在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以及应对策略。对于其他类型的结节,将在以后陆续为大家讲解。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肺内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肺内结节的应对策略
首先讲一下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肺内结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影像学上常规来说有三种检查,可以发现肺内结节,并作出结节性质的判定。这三种检查分别为:胸片(DR/ CR)、CT、PET-CT。
三种影像学检查在肺结节诊断上的应用比较。
1.胸片(DR/ CR)是基础检查方法,能发现较大结节。但大多数<1 cm的结节在胸片上不显示,故不推荐胸片用于肺结节的常规评估。
2.CT是最常用的、最有价值的、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关于肺结节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内部特征等信息。特别在评价结节的良恶性方面明显优于胸片。其中,CT增强扫描可显示出增强结节边缘部分的微小血管,来进一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一般增强CT扫描显示增强>15 HU,提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大。低剂量CT扫面可以大大提高肺内结节的检出率,我国推荐肺癌高危人群(什么样的人群属于肺癌高危人群下文当中会详细描述)应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以早期诊断肺癌。
- 注:低剂量CT检查参数和扫描的范围为:
(1)扫描参数:总辐射暴露剂量为1.0 mSv;kVp为120,mAs≤40;机架旋转速度为0.5;探测器准直径≤1.5 mm;扫描层厚5 mm,图像重建层厚1 mm;扫描间距≤层厚(3D成像应用时需有50%重叠)。
(2)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肋膈角(包括全部肺),扫描采样时间≤10 s,呼吸时相为深吸气末,CT扫描探测器≥16排,不需要注射对比剂。
3.PET-CT对于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有肯定帮助,其最主要的价值是对肿瘤作TNM分期、预后及治疗评价。PET-CT属于必要的补充,但不能作为常规使用,一是因为PET-CT对纯磨玻璃结节及实性成分≤8 mm 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无明显优势,二是因为该检查价格昂贵(不同地区收费略有不同,平均费用约每次一万元左右)。
孤立性肺结节的概念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指最大径30mm以下,完全被肺实质包绕,无淋巴结、无胸水、无肺不张等其它所见的肺结节。简单地说SPN是指直径30mm以内的全肺内惟一的孤立性病灶。
孤立肺结节影:良性病变占多数,约80%为感染性肉芽肿,约10%是良性肺肿瘤,恶性约为10%。所以说绝大多数的肺内结节,都为良性。
肺结节影的鉴别诊断,是以肺癌为中心同炎症性病变和良性肿瘤等的鉴别,是胸部影像诊断中最多遇见的问题之一
肺结节影良恶性鉴别诊断,重点在于分析病变大小变化、进展方式、结节边缘性状、内部性状、同支气管血管关系。读影时不仅要理解影像所见表达的病理改变,还要掌握肺癌的进展方式、发育形态等影像所见。此外,了解职业史、饮食习惯、吸烟、旅游、家族史和既往史、年龄等临床情况,有助于影像诊断。对于孤立性肺结节怀疑恶性肿瘤患者,不论结节影的形态如何都不能轻易否定转移瘤。
影像诊断医生会根据影像所见作出:良性病变,良性病变可能性大,性质待定,恶性(癌)可能性大,建议活组织检查或随诊观察或进一步检查等意见。
下面我们就肺内结节的大小、边缘、密度、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这四个最主要的四个方面来讨论肺内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一、大小:
结节指最大径3cm以下的孤立性病变。肿块是指最大径超过3cm的病变。
肺结节中直径<5 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CT发现的不足5mm微小结节,恶性几率1%以下。0.5~1.0cm恶性的可能性35%,1.0~2.0cm恶性可能性50%,2~3cm恶性可能性80%,>3cm高达97%。原则上结节越小良性可能性越大,随着病灶影的增大,肺癌可能性提高。超过3cm的肿块,大多数是癌,少数为良性。
随着肺结节体积增大,其恶性概率也随之增加。但肺结节大小的变化对磨玻璃结节(GGN)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还需密切结合形态及密度的改变。
二、边缘:
1、边缘清楚:形态规整、边缘光滑,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等,多为良性病变。少数为恶性。
硬化性血管瘤
错构瘤
局限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边缘清楚,磨玻璃影中性高密度区,为肺泡上皮置换性增殖。
2、边缘不清:良恶性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