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费用5万元报销多少,一般自己做一个支架报销后的费用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27 04:31:29

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心脏支架的集采已平稳运行了一年半,中选支架首年的使用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1.6倍,集采有力地促进了药品和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2020年,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心脏支架(又称冠脉支架)价格降幅超过94%,平均价格由每个13000元降至700元左右,并于2021年1月1日起落地实施。走访多家医院和多位患者发现,心脏支架集采降价后极大地造福了广大患者。过去患者做一个心脏支架手术需要3万元左右,如今只需要1.5万—2万元,医保报销后患者只需自付约一半。

心脏支架的可达性大大提高,一些过去因价格太高没放支架的患者如今也选择放支架。不过,由于集采规模大,而部分企业的产能有限,也导致一些医院出现支架规格不全或供应不足的情况。

1患者曾舍不得花4万元放支架,降价后放两个

王先生今年50岁,从两年前开始,他就出现无征兆的心绞痛,冠脉造影检查发现一条主血管狭窄80%。医生建议他马上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否则有心肌梗死的风险。“当时放一个支架要3万多元,因为我还有一条血管也有狭窄,医生建议我同时放两个支架,但多放一个支架要多出1万多元,手术共需4万多元,价格高,我就选择了保守治疗。”王先生当时选择了溶栓治疗并服用他汀类药物,但他总感觉自己背着“定时炸弹”在生活。

今年初,他到医院做检查时被告知,现在心脏支架降价了,一个支架只要500多元。王先生果断选择放入两个心脏支架,花费1.5万元,报销后大约自付一半费用。如今,他的精神比之前好多了,感觉自己迎来了“新生”。“心脏支架降价,真是我们冠心病患者之福,要是没降价,真舍不得放两个。”

中山三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钱孝贤说,如今随着心脏支架成本的下降,患者在是否放支架时不会再因为价格太高而有所顾虑,尤其是要植入多个支架时。

2医生心脏支架的植入有严格指征,能否多放要看病情

钱孝贤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30多年,他介绍,他所在的中山三院目前每年要为1000多例患者做心脏支架手术,并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

钱孝贤深切感受到心脏支架降价后给患者带来的福利。他说,在降价前,做一台心脏支架手术大概需要2.5万元,单纯一个药物涂层支架降价前1万元,而今降价后在500—800元之间。现在做一台心脏支架手术大约1.5万元,如果只是简单病变,只放支架的话,只要1.1万元,患者只需支付50%,即5500元左右。

中山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礼春说,心脏支架价格降下来后,自己的突出感受是“患者欢天喜地,医生们也很高兴”。尽管在临床中的确有部分患者觉得现在支架便宜了,想让医生多放几个,但心脏支架的植入有严格的指征,比如患者有明显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也就是急性心肌梗塞,或者有不稳定的心绞痛,才考虑放入支架来救命。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黄文林教授说,很多肿瘤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也会导致冠心病,主动要求放支架。“曾有一位患者上来就说‘医生,现在支架便宜,你给我先放三个吧’。”黄文林表示,遇到这种情况,他会告诉患者,心脏支架并不是放得越多越好。

3医院生产配送、备货补货等环节还需优化

不过,由于集采规模大,而部分企业的产能有限,导致一些医院常出现支架规格不全、某些规格临时缺货的情况。

钱孝贤发现,从去年开始,随着心脏支架大幅降价,部分型号的支架供应开始有些紧张。“有时患者要某个尺寸的支架,医院里不一定能找到,这时就要找其他厂家来调货,用不同品牌的支架来互补。”

王礼春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他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心脏支架降价后,生产企业为控制成本,将部分使用率不高的支架型号停产了,这的确给临床医生带来一些不便,也给患者的最优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

某医院心内科医生也表示,个别型号支架出现临时性供应不足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总体供应是充分的;主要是生产、配送环节还在磨合中,需要更流畅。他表示,集采前支架价格高,配送企业可提供随叫随到、随时补货的“保姆式”服务;但如今支架降价后,要求配送企业提升投放效率和精准性,也要求医院加强对院内耗材的盘点、备货、补货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他看来,心脏支架实际上还有很大的科研创新空间。“打个比方,现在的心脏支架直径是统一的,但患者病变处的血管,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我们得根据患者的血管病变来选择支架,有时要根据血管病变程度,选择几截粗细、长短都不一的支架接在一起。如果将来能研发出更贴合患者病变血管的支架就好了。作为医院,肯定不希望降价后出现个别型号‘断供’,因为这是救命的医疗器械,供应一定要保障。”

4企业可保证供应,“以量换价”谋利润

某款心脏支架的销售顾问李丹(化名)说,常见的心脏支架有3种: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和可降解支架。现在使用较多的是药物涂层支架。

李丹说,心脏支架集采后,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配送流程都已进行了全面改革。该公司以前生产的长度从10毫米到35毫米不等的十多个型号的支架现已缩减到8个型号,使用率低、库存高的型号从今年初开始便已停产。但他表示,这不会对医生做手术产生影响,因为医院参与集采的心脏支架型号通常来自多个厂家,通过调剂可以保证供应。

李丹表示,即便在降价前,企业也没得到那么高的利润,大部分收入被用到了销售环节。但现在,支架的价格基本上接近“见底”,在销售上也取消了四级代理,直接进集采库。尽管利润被压缩了,但在销量上有了很大提升,实现了“以量换价”。“2021年的出货量是集采前的2.5倍,且多数医院的最终用量都比协议上的用量多50%以上。比如一家医院年初预估用5000个,但全年下来的用量可能有7500个。”对于公司生产支架的成本,李丹不愿透露。他表示,支架已是“薄利”,但供应不成问题。

另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负责人马晗(化名)说,尽管生产企业已将利润压缩到极限,“但多数企业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成本,以量换价,还是能维持10%左右的利润率”。马晗表示,心脏支架的供求由市场决定,既然中标企业能按500—700元的价格生产,说明产品的成本是能得到控制的。且很多家企业在生产,不存在垄断,所以供应不成问题。“但企业从成本上考虑,部分型号不生产了,短期内部分型号供应紧张是有可能的,通过科学调配很快就能解决。”

马晗表示,这些年国产心脏支架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国内70%的患者用的是国产支架,进口支架约占三成,但外资企业不会因为参加了带量采购后就让出这部分市场。高值耗材集采虽然压缩了企业的利润,但也倒逼企业回归到以质量、技术、疗效等为中心的良性市场竞争轨道。他认为,心脏支架还有很多可以技术创新的地方,如支架形状、功能、药效等,这也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5提醒支架治疗是损伤性治疗,并非放得越多越好

受访医生均表示,心脏支架并非放得越多越好,哪怕降价了也要“适可而止”。

钱孝贤介绍,冠心病分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综合征,前者包括急性心梗和不稳定心绞痛,这类患者必须使用心脏支架。“检查中,如发现狭窄75%以下就不放支架,先药物治疗,过一年再复查,狭窄75%以上才考虑放支架。”而如果是慢性冠脉综合征,放支架的指征就更严格,一般狭窄90%以上才会放支架。同时,如果是重要血管或血管开口狭窄,就必须放支架;如果是血管远端狭窄,则不一定放支架。

“很多患者以为医生喜欢放支架,实际上我们能不放就不放,能少放就少放。”钱孝贤表示,支架是异物,根据操作规范,原则上一次植入不超过3个,也不主张一次做多条血管。

王礼春也表示,不少冠心病患者误认为支架放得越多,扩张血管的效果越好。“支架介入治疗是一种损伤性治疗,会把血管内膜撑开,激活机体的凝血过程,为避免血栓形成并堵塞血管,患者术前术后都要服抗血小板药。临床上,支架植入的多少取决于血管病变的程度与范围,如需放多个支架才能改善血供条件,说明患者血管情况太差,光放支架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得做搭桥手术。”据《广州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