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澎湃新闻”看到一篇报道“遵医嘱服用十倍药物后,患者昏迷进ICU”。
经了解,该患者于今年4月13日因皮肤瘙痒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湿疹。
医生为他开具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枸地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雷公藤多苷片等7种药物。其中,雷公藤多苷片[10mg]9瓶(50片/瓶),服用要求为“每次20片,饭后服,每日三次”。
患者遵医嘱在三天内服用了140片雷公藤多苷片,开始出现不适症状,随后,患者因急性药物性损害,于4月16日入住重症监护室,昏迷15天,5次休克,曾经严重致心跳停止,最终,患者得已抢救成功并康复,广西二院也表示,会对病人负责到底,医院需要承担的责任也绝对不会推脱。
这是一个让人唏嘘的病例,如果没有抢救成功呢?结局不敢想象。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1、电子处方的弊端
根据卫生部“加快卫生电子信息化”的要求,很多医院都推出了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电子处方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有弊端。
比如,处方开药过程中,输入首字母可以检索药品,但是不同的药品可能有相同的检索码。比如:TB(头孢)TB(特布),
有些医生由于操作失误或者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在录入处方时可能将药品的名称、用量、用药时间、剂量单位、单次剂量等方面错误录入产生不合格或者不合理处方。
一些年龄较大的医生,有些可能并不熟悉计算机操作, 在操作电脑时往往感到比较费力,更加增加了出错的几率 。
这个案例中,故意的可能性极低,是医生的操作失误。
仔细看一下门诊病例里的用法用量,上一个药物是一次20mg,下一个雷公藤多苷是10mg,一次20片。
从20mg到20片,稍有疏忽,就容易出错。医生有错,系统后台设置也有问题。
2、药师的审核
风险的防范从来都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
医生手滑开错了,还有药师的“四查十对”和护士的“三查八对”.
但是很可惜,广西二院的药师没有尽到审核的责任,只做了一个“发药者”,没有把好处方的审核关。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
雷公藤多苷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和抗炎抗风湿的作用。
熟悉的药师都知道,这个药物的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治疗窗窄,是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药物的,不能超量也不可久服。
但是广西二院的药师顺利发了此药,原因很难揣测,是疏忽,还是没有起到药师的作用,都要等待医院出具的调查结果。
有人质疑,这么大的医院没有合理用药软件吗?合理用药的软件并不会完全拦截,问题处方还是需要人工审核的。如果他们的系统只有毫克,没有多少片,药师疏忽一下,可能就点过了。
3、雷公藤多苷治疗湿疹?
案例放在群里讨论的时候,有人提出疑问,雷公藤多苷不良反应这么大,为什么要用来治疗湿疹?
雷公藤被称之为中草药激素不是白叫的,它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抗炎、免疫
抑制等。除了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肾病综合征,痛风等风湿性疾病以及器官移植、肿瘤,还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用于治疗重度、顽固性的湿疹以及银屑病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等。
所以,雷公藤多苷和甘草酸苷合用并无不妥。
中医里使用雷公藤也经常和甘草一起炮制以达到减毒的作用。
4、患者的医学素养
有人调侃说一个敢开一个敢吃,这样的患者得多信任大夫,结果给坑到了ICU。
我谈这个不是在找骂,就是单纯的想提一句,难道大家吃药之前不看说明书吗?
吃药之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是一个好习惯,用法用量,禁忌症和相关的不良发言都需要阅读。
一瓶50片,一天吃60片,要一瓶还多,真的就没有怀疑过吗?什么药需要1顿吃20片呢?
患者对大夫的医嘱遵从程度这么高,居然连吃了3天!
突然想起来上次我有个朋友的媳妇去县医院看病,发现严重贫血(<45g/L),大夫开了速力菲,也是不小心开错了,让一次吃10片,她吃完了恶心的难受才来询问我。她没觉得大夫开的有问题,因为大夫跟她说她贫血非常严重需要输血,她觉得都要输血了,别人吃一片,我吃10片应该也是正常的。同样,药房的药师也没觉得这个量有什么问题。
温馨提醒:如果拿到药品,对药品的种类、数量或者用法用量,有疑问,一定及时和药师、大夫沟通,最好趁着没有离开医院就去询问。
5、关于药师的作用
整个案例中,药师的存在就是一个发药的工具人,但是出了事故,责任却一点都跑不掉。
想做个小透明,该承担的责任不想承担,该负的责任一点也跑不掉。
药师的阵营,目前是2个极端。
有的药师拼命往临床靠,争取坐门诊,拿到处方权,大夫咋看我我不管我恨不得抢你饭碗;有人只想当个“躺尸”,大夫咋开我咋发,大夫说啥就是啥,你有疑问问大夫,别问老子不知道。
医生和药师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你诊断开方,我把关发药,把临床风险降到最低,把合理用药做到最好,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小。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是可靠合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