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偏心怎么开导自己,对付老人偏心的妙招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2-03 08:55:41

如果我们将视角抽离,放在整个“家庭”去看待问题,就会发现:家庭总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作出了让步和牺牲——

姐姐宝拉为了让家里面经济负担小一些,放弃了最想学的法律监察专业,去读了可以减免学费的师范专业;德善妈妈为了将最好的给三个孩子,自己从来都不舍得买化妆品,化妆品一直是一点点抠下来;面对邻居送来的炸鸡,也从来不吃留给三个孩子;而德善爸爸则一直节俭,不舍得买衣服丢衣服,衬衫领子磨平了依然继续穿着,一套运动服穿了好几年。

老人偏心怎么开导自己,对付老人偏心的妙招(13)

另一方面,其实德善的家人很爱她:无论是爸爸喜欢和她亲近,为她一个人补办了生日;妈妈希望她能考上大学去求“神婆”;姐姐宝拉虽然很凶,嘴上说着不想看德善当奥运举牌小姐的电视直播,但也会靠在门边偷偷地听电视的声音;而弟弟也会非常关注德善的情绪变化和感受,很依赖这个二姐姐。

“家人始终是家人。”

就像是《请回答1988》里面剧集结束时候的那句话:“家人不一定懂你所有的委屈和不满,但是又何必都懂呢?因为最后可能翻过墙的不是清醒的头脑,而是手拉手一起走到最后的心,最后还是家人。不仅是英雄,就算是英雄的爷爷,最后的归宿也是家人。大门外世界的伤痛,各自对人生的伤痕的表现,甚至是家人带来的委屈和伤害,最后安慰我、站在我这一边的还是家人。”

老人偏心怎么开导自己,对付老人偏心的妙招(14)

4.从自身角度:强化内心承载力,学会自愈才能拥抱更多可能性

因为1988年的剧情是以2005年的德善口吻进行回忆自述的,当长大后47岁的德善重新再看18岁因为没有独立的生日会而满腔委屈的自己,她终于可以坦然独白道:

“这一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二女儿的悲哀是一直存在的,就像这个世界所有的老二一样,姐姐因为她是姐姐,弟弟因为他是弟弟,所以都得谦让着,但我以为我如此崇高的牺牲精神,爸爸妈妈是知道的,原来,不是。有可能,家人们最不清楚。但那又如何呢?”

当我们在自己的视角里代入为“受害者”角色的时候,就陷入了受害者心态(victim mentality)。

“受害者心态”指的是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倾向于把事情归因为客观环境或人力等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进而催生自怜心理的一种思维模式,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为情境中的“受害者”,逃避责任和放弃改变情境的能力,抱怨、责备,常常表现得比较消极和被动。

当我们进入“受害者”角色,把父母、家庭或外界投射为“加害者”,实际上是把自己和外界对立起来了,这可能导致我们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并且会阻碍沟通和进一步的问题解决。如何避免深陷“受害者心态”之中?

最重要的是:增强转换思维和同理心,增强内心的承载力,走上对过去自愈的道路,我们才可以更好地面向未来寻找可能性。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在都市热播剧《都挺好》大火的时候,这句话让大家都产生了共鸣。在这部电视剧中,每一个不幸的人最后都得到了救赎,只有苏母没有。苏大强在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之后,失去了记忆却找回了父爱。明玉也终于治愈了童年的不幸,学会了如何释放爱意。

老人偏心怎么开导自己,对付老人偏心的妙招(15)

主角姚晨在剧情结局后,发了一条微博来解读她眼中的大结局:

许多人认为这剧是一个大团圆结局,在我的解读中,它只是个悲伤的现实。苏大强在失忆后才找回了父爱,而明玉终于释放出的爱,却再也得不到父亲的回应。就像我们真实的人生,经常和爱与和解擦肩而过。

《都挺好》的导演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是一生都很难改变的。要正确面对过去的积怨,不能回避,更不能躲避。希望观看《都挺好》的观众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中对家庭曾经造成的伤害释怀和放下。”

或许我们始终都没有办法原谅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但倘若为了以后能够“轻松上阵”,而无太多的心理重负,我们需要学会“自愈”。毕竟,家庭发生的一切只是决定了我们的过去,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与家庭和过去剥离,我们也在和“敏感自卑”的“成德善”告别。

我们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己去缔造。跟过去“和解”不是为了原谅,而是为了正视那份不甘心和尴尬之情,逐步弱化并放下没人在意的“伤痕”,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加自如地奔赴想要的未来。

就像剧中不断成长的成德善,最终不再因为缺爱而害怕,留在原地等待他人的靠近,也学会了正视自己的内心去勇敢拥抱和表达爱,并获得了最终的笑容与幸福。

老人偏心怎么开导自己,对付老人偏心的妙招(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