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京-广-澳肿瘤预防经验交流暨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委会2020年年会”在广州举行。多位专家就我国癌症早诊早治现状及广东省肿瘤防治现状等热门话题开展专题讲座。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全省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超过21万例,男性约12万例,女性约9万例。其中,在增速前五的恶性肿瘤中,不论男女,甲状腺癌和肝癌均排在前两位。
广东甲状腺癌增速最快
中国医学科学院癌症早诊办公室陈万青教授在会上介绍,2018年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的癌症新发病例约1808万。中国癌症发病比例占了全球23.7%,但死亡比例占了30%。其中,食管癌、胃癌、肝癌三大上消化系统的癌症,死亡数占了全球约一半。在癌症5年生存率方面,中国癌症的总五年生存率已经达到40.5%,比以往的数据上升了10%。但与美国68%的癌症五年生存率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广东省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超过21万例,男性约12万例,女性约9万例,其中城市地区的新发病例占51.40%,农村地区占48.60%。扎实推进肿瘤防治工作,提高群众对癌症预防筛查及早诊早治的认识和接受度,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立丰教授指出,从2011-2015年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率数据来看,男性增速前五的癌症分别为甲状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增速前五的癌症则分别为甲状腺癌、肝癌、肺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其中,甲状腺癌的年平均增速更是超过22%。
上述这些癌症为何会出现明显增速?对此,大会主席,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冬平认为,这一现象主要跟超声影像等检测手段日渐精准以及大众癌症早筛意识提升等相关。“更准确地说,不是甲状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增加,应该是‘发现率’在增加。”
林立丰教授介绍广东癌症防治现状。
癌症预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癌症要如何预防?陈万青教授等一项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45%的30岁及以上人群癌症死亡可归因于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超重肥胖、身体活动不足和感染等可改变或避免的危险因素。
林立丰教授指出,如果积极预防,降低23种致癌因素,中国将会减少45%的癌症死亡。主动吸烟是男性首位可干预的癌症死亡原因,造成35.9%的全国男性癌症死亡。而改变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身体活动不足和感染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可以减少38.5%的癌症发生。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癌症早诊早治,成为与会专家们一致认同的方向。防癌行动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为广东省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的同时也创造了利好条件。陈冬平教授介绍,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依托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充分发挥学术和业务交流的纽带作用,为肿瘤防治工作有效落地提供可靠保障。未来,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将继续积极投身到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潮中。重点聚焦制定肿瘤防治宣教师资标准,试行肿瘤防治科普师资培训;以阳西地区全人群肿瘤筛查为试点,探索广东省肿瘤防治新篇章;建立肿瘤患者及一级亲属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探索肿瘤精准筛查方案;肿瘤防治科学硏究引入社会慈善机构合作等方面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健康福祉。
【记者】严慧芳
【通讯员】阚文婧
【作者】 严慧芳
健康生活圈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