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挖出多少古墓,最吓人的考古发现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2-27 04:33:08


坑南遗址出土石器

从文明之光到传播火种,南阳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前行,不断开启着人类历史的文明旅程。他们的足迹汇聚成一种历史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人类发展进程、华夏文明的源起,形成一种多元一体的文明体系。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内部活力,使南阳成为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与引领者。

从狩猎采集走向农业定居,从环壕聚落到5000年前的古城,在丹江口库区淅川区域考古发现发掘中,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存,为“南阳原史 文明之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30万年来,人类由狩猎采集走向农业定居。丹江口库区发掘出旧石器时代点20余处,主要有坑南遗址、东岗遗址、梁家岗遗址、双河狮子岗等。

南水北调挖出多少古墓,最吓人的考古发现(9)

徐家岭楚墓出土铜编钟

201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队在淅川县马蹬镇坑南村村南河湾地带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批石磨盘、研磨球、燧石制品。器类以刮削器和砍砸器居多,还有凹刮器、尖状器、锥钻等,总数达8000余件。除石器外还发现部分陶器残片。

坑南遗址下层是30万年来丹江口库区古人遗留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物,那时他们还生活在狩猎和采集野生食物时代;上层出土的文物距今约1万年。这时人们已经告别狩猎采集时代,过上了农业定居生活。陶器残片是他们在河畔定居的证据,也是迄今为止汉水流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制品。

人类生活由狩猎采集向农业定居的变化,就这样被坑南的地层记录下来。新、旧石器时代连续的文化堆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坑南遗址的一大特色,确立了新、旧石器过渡期的新界标。

坑南遗址旧石器的主人并非是唯一的“库区人”,也并非最早的“库区人”。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人”就生活在汉水流域的白河上游一带。岳沟、宋湾、东岗和梁家岗等地点也发现数百件旧石器时代文物。发现坑南遗址的同一年,另一支考古队又在淅川老城镇丹江左岸二级-三级阶地上发现了双河-狮子岗旧石器地点。

南水北调挖出多少古墓,最吓人的考古发现(10)

陶狗

双河-狮子岗旧石器地点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也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在这里,不仅发现了颇富北方色彩的小石器系统,同时又发现了有南方典型特征的陡刃砾石系统。这些出土文物为研究旧石器时代南北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并对了解当时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谋生,自然环境又如何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博山旧石器地点,可谓打制石器工艺的时代巅峰。这处遗址点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其中,个别石制品采用了磨制工艺,或是与骨头、木头等组合成复合工具使用,尤其是发现精致规整的细石核、细石叶,代表了打制石器的巅峰水平。对进一步解释北方地区旧石器晚期以石叶为代表的石器工艺、发展水平及细石器工业的起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南水北调挖出多少古墓,最吓人的考古发现(11)

夏饷铺鄂国墓地出土铜器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从大量的房基、墓葬到环壕、城址,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未间断。

马山根遗址位于淅川县盛湾镇原马山根村西约400米处,2013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新石器时期的遗迹、遗物最为丰富,包括墓葬14座、灰坑125个、房基76处和墙基沟槽3条,并出土了大量陶片以及陶、石、骨角等小件标本200余件。经初步判断,其文化内涵与朱家台遗址、黄楝树遗址、下王岗遗址相近,年代大体处于仰韶晚期到屈家岭文化时期,堪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形态变迁和文化交流的“志书”。

位于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的龙山岗遗址,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包含仰韶时代晚期至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存,另有少量周、汉、宋、元、明清时期遗存。该遗址发现了一座仰韶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土城,城墙依地理环境而建,城墙外侧均有壕沟。城墙建造以前已有人居住在此,形成了有相当人口规模的聚落,随后居住者开始营建城墙、修筑道路,建造分间式房舍、祭祀区,留下了陶鼎和花瓣钮器盖等,沿用至王湾三期阶段。

龙山岗仰韶时代晚期城址是长江中游发现的众多城址之中始建年代较早、位置最靠北的一座,也是汉水中上游发现的唯一一座新石器时代城址。其所处的丹江下游为南北两大史前文化系统的交会地带,对探讨该地域新石器时代各阶段聚落形态变迁及演变规律,认识南北文化中介地带的文化面貌和性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南水北调挖出多少古墓,最吓人的考古发现(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