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和蒙牛是一家公司吗,国产十大放心奶粉品牌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2-27 20:44:13

业内人士表示,蒙牛因近年来走过的弯路以及下大力气弥补、修正由此导致的问题,错失了发展良机,而伊利除仍在严控成本外,其他方面并未形成明显的管理和业务问题。如此状况下,二者之间业绩差距加大不难理解

伊利和蒙牛是一家公司吗,国产十大放心奶粉品牌(1)

《投资时报》记者 周运寻

就在亚洲乳业龙头企业伊利股份(600887.SH)2018年财报发布28天后,2019年3月28日,蒙牛乳业(02319.HK)也发布了其2018年年度业绩。

数据显示,2018年蒙牛乳业营业总收入实现689.7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速达14.7%;*应占溢利实现30.43亿元,同比增长48.7%。

不过相较伊利股份,蒙牛乳业无论从增长净额、业绩稳健程度还是发展潜力上都略逊一筹。

伊利股份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年度营业总收入795.53亿元,较上年增长16.89%至115亿元,如此百亿级增长也创下伊利股份历年来最大营收增幅。同期,伊利股份实现净利润64.52亿元。

可以看到,伊利与蒙牛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逐年扩大,如今已经超百亿元,而蒙牛的年度净利润尚不及伊利的一半。与此同时,两者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上的指标也曾一度相差超过80亿元。从更长时间来看,蒙牛业绩增速的稳定性远不及伊利。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蒙牛因近年来走过的弯路以及下大力气弥补、修正由此导致的问题,错失了发展良机,而伊利除仍在严控成本外,其他方面并未形成明显的管理和业务问题。如此状况下,二者之间业绩差距加大并不难以理解。

雄厚、稳定的现金流已为伊利在展开生产、投资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新产品爆款频频出现也让该公司走在良性发展的轨道。2019年,蒙牛乳业如何追赶一家独大的伊利是个难题。

新品研发的距离

经历过2016年的低谷,2017年的反弹,2018年蒙牛乳业业绩增长已逐渐趋缓。

从产品来看,液态奶依然为该公司贡献着接近九成的收入。2018年蒙牛乳业液态奶产品总收入为593.89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86.1%,2017年这一比例为88.1%,该板块2018年同比增长12%。

来自冰淇淋的收入为27.23亿元,同比增速为8.4%。奶粉业务则实现60.1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8.9%。不过,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比仍较低,仅为8.7%。

在推出新品上,蒙牛乳业同样有所考量,奶酪、鲜奶、植物蛋白饮品等都是其重点布局方向。但是在新品研发与销售能力方面,蒙牛乳业与伊利股份差距颇大。

2018年,伊利纯牛奶销量突破100亿元,安慕希销量突破140亿元,金典销量突破100亿元,三大单品全部突破百亿营收实属罕见。

而在明星产品获得稳步发展的同时,伊利加速拓展大健康领域,新增健康饮品事业部和奶酪事业部,推出植物蛋白饮料“植选”系列豆乳、能量饮料“焕醒源”、妙芝手撕新鲜奶酪等多款口碑爆品,并新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饮品项目,进军矿泉水行业。

2018年,伊利的新品销售收入占比高达14.8%,较上年同期提高5.6%,大健康食品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反观蒙牛,其收入相比伊利更加集中,主要依赖于特仑苏、纯甄等单品的业绩。在新品上表现欠佳、难出爆款的状况,也加剧了蒙牛乳业在未来竞争中的风险。

伊利和蒙牛是一家公司吗,国产十大放心奶粉品牌(2)

蒙牛业绩起伏不定

事实上,将时间维度拉长至十年,可以看出伊利股份营收利润的稳定性优于蒙牛乳业。

Wind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蒙牛乳业从年收入257.29亿元增长至689.77亿元营收,较十年前增长2.68倍。其年度增幅高可至2011年的23.56%,低可至2015年的-2.11%。

净利润增长落差就更为显著。同期,该公司净利润从11.16亿元增至如今的30.34元。而同比增速在2009年可翻两番,而2013年又可跌至-20.90%。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此起伏的业绩很难让投资者产生信任。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近十年来伊利股份绝大多数年份均可以实现两位数净增长,即便是在市场较为低迷的2016年也实现了正向提升。

同期,伊利股份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2009年的6.48亿元增至2018年的64.4亿元,增幅超9倍。即便个别年份的增长数据不尽如人意,但作为亚洲乳业领军企业,伊利股份显示出其强悍的抗压性,增长趋势并未因个别年度下探而转向,反而很快释放出更加明确的增长势头。

事实上自上市伊始,该公司便走出了一条节节攀升的向上曲线。从财务数据表现来看,近年来伊利股份成长性及盈利能力均较强,资产、负债结构相对合理,现金充足,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亦较强。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呈逐年提高趋势,从2009年的20.29亿元增至2018年的86.2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率也逐年提高。与此相匹配,该公司期末现金余额也随之攀升,十年来从39.75亿元增长至135.65亿元。

弯路仍待弥补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蒙牛因近年来走过不少弯路,如今下大力气弥补、修正由此导致的问题亦难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或许也是造成目前伊利和蒙牛利润差距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09年中粮入股蒙牛后,2012年到2018年五年期间,蒙牛战略并购频繁。但收购资产的接连亏损,让蒙牛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从最早收购现代牧业,到牵手雅士利打造婴幼儿奶粉平台,再到最近入股圣牧,蒙牛虽然有可能通过收购增强自身业务,但也可能重蹈覆辙,再次拖累业绩。

事实上,2016年蒙牛乳业就因计提雅士利的商誉减值等因素导致净利润亏损7亿元左右。尽管今年蒙牛奶粉业务有所起色,但数据显示,2018年雅士利旗下奶粉业务创造的销售额约为24亿元,并不足以支撑蒙牛60亿元的奶粉板块收入,可见来自雅士利的助力着实有限。

而相较于蒙牛对外扩张动作频频,伊利正在加快国际化进程及拓展多元化业务。

2018年,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生产的“金典”新西兰进口牛奶、“柏菲兰”牛奶,在国内相继上市;公司旗下“JoyDay”冰淇淋进入印尼市场;2018年11月,公司收购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企业THE CHOMTHANA COMPANY LIMITED。在整合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伊利全球产业链布局下的战略协同优势愈加显现。

在乳业企业中,伊利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率先引进健康食品布局概念的企业,建立起了强大的护城河,打造享誉世界的健康食品品牌,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性企业。

中航证券分析师指出,在如今全球交织密集的贸易关系网里,乳品行业的“走进来”与“走出去”都是势在必行的道路,龙头企业未来的全球化发展仍然可期。

显然,抓住国际化和多元化布局的伊利,在未来的竞争中已经捷足先登占据有利地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