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有问题病根也找到了怎么解决,抑郁症的10个前兆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2-28 04:15:01

本文字数约:5259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以为孩子青春期叛逆,不料患上抑郁、双相

02、深度心理干预后,女儿愿意亲近父亲了

03、“孩子的病,让我们坏事变好事了”

最近,我们分享了双相障碍/抑郁症患者翠莹的案例文章。案例文章很详细,将她接受心理干预、走向康复的过程,还有症状背后对应的创伤事件都写下来了。

翠莹爸爸几乎全程参与了女儿心理干预,也持续地接受我的家庭治疗。他看着女儿一点点地变化,他自己也在一点点地变化。今天,感触颇深的翠莹爸爸写了一篇自述文章,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教训,并愿意通过我们分享给大家。

看过翠莹案例文章的读者可能还记得,翠莹的爸爸因为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女儿造成过非常多心理伤害,导致女儿一度非常讨厌、排斥他。

其实,客观来说,翠莹爸爸是有功有过的。女儿患病后,吃药效果不佳,但他一直没有放弃,不断问朋友、搜资料,而且意识到女儿的病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认为“心病还须心药医”。

所以,最后他找到了我们,虽然一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很快就决定带女儿面诊,并提出了接受深度心理干预的意愿。

从这个角度看,翠莹爸爸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果断地采取行动,并愿意勇敢地尝试,他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强的。翠莹能走向康复,她的爸爸有很大的功劳。

但是,很多事情有两面性。翠莹爸爸的办事能力很强,这让他在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来自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但也因此形成了固执已见、自以为是的偏执型人格,对妻子、女儿都带来了心理伤害。

经过我们的家庭治疗后,翠莹爸爸逐渐学会了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改变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如今,翠莹愿意与爸爸相处、聊天,有时还愿意接受爸爸的观点,这让他感到非常幸福。

当然,翠莹妈妈为了女儿的康复,也在不断努力学习、提升。

过去,翠莹的爸爸妈妈在无意中对她造成了很多心理创伤。现在,她的爸爸妈妈学会了科学教育,将各自原生家庭一代传一代的负面影响拦腰截断。

孩子罹患了精神心理障碍,这意味着整个家庭系统都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深度心理干预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帮助患者走向康复,还要帮助患者父母重建良好的家庭系统和家庭关系,甚至让一家人都得到提升。

虽然翠莹离复学仍有一段时间,康复的路上也可能还会遇到坎坷,但我相信,在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下,她一定能够渡过磨难、晴日归来。她的弟弟也会因此受益,更加心身健康地成长。

以下分享翠莹爸爸的自述文章。

——何日辉

(下文为翠莹爸爸的自述文章)

01、以为孩子青春期叛逆,不料患上抑郁、双相

莹莹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时候是高中,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她在初中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她在学校集中不了注意力,成绩大起大落,在家脾气很大,总是不高兴。当时我和爱人都以为孩子是青春期,没有给予重视。

可上了高中,她这个“青春期反应”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上课总是分神,还容易哭,不愿意在学校住宿,一定要回家,后来还出现一些身体状况,眼前发黑,视觉范围有局部看不见等等。

我们带她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大夫说:“是不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心理问题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她情绪的波动越来越大,在家发脾气、摔东西,用刀划自己,严重的时候还想离家出走。我和爱人都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很快就带她找了大医院的精神科大夫。

当时第一次看病,大夫诊断她是抑郁症,药吃了半年,但效果不好,中间调了几次药都不起作用。而且莹莹的自*风险越来越大,还是用刀划自己,情绪很激烈,有一次大把大把地吞药,吃了10多20来颗劳拉西泮。

我和爱人都吓坏了,真的很紧急,没办法了,只能送到医院。这回大夫改诊断为双相障碍,给她做电休克治疗。住院那段时间,她的情绪就稳定多了,自*念头和行为也缓解了。

当时大概住了3个星期多一点,大夫本来建议再住一段时间,但孩子不愿意,我们也拗不过,更不敢逼她,就带她出院了,只好回家看着点吧。

可是也就过了2个月,莹莹的状态又不行了,药一直吃着,但情绪还是比较激烈的,难受的时候还是会拿刀划自己。我和爱人真的很崩溃,我们问了很多人,找了很多大夫,也去网上搜,可孩子就是好不起来。

心理有问题病根也找到了怎么解决,抑郁症的10个前兆(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何日辉主任的文章,他详细分析了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网上关于这个病怎么治的理论文章有很多,可何主任还分享了很多真实的案例,都是他们治疗过的青少年。

我那时候抱着手机一篇一篇地看,他发的文章我几乎都看过。我发现很多不同的案例身上都有莹莹的影子,比如张三的某个症状,跟莹莹是吻合的;李四的问题,莹莹也有;王五的这个情况,莹莹也遇到过,就是这种感觉。何主任他们还用心理技术找到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一一给解决了。

所以我一看,心里就觉得,哦,我要找何主任试试看。

其实,那时候也不是说对他充满信心,而是看了他分享的案例和文章之后,我和爱人都觉得,在道理上,他说的技术和方法是说得通的。我们那时真的不知所措了,为了孩子,只要认为可能有用的方法,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要尝试。

当时莹莹比我们还悲观,她自己也在网上看了很多信息,越看越绝望。她甚至都觉得自己的病没得治了、没办法了,对我说的东西不太相信。我们也不敢强逼她,就不停地劝一劝、哄一哄,就说尝试一下,她才终于答应了去广州找何主任面诊。

而且,我们带莹莹看了那么多大夫,吃药吃了很长时间,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药物只是调整症状的,不是从病根上去消除问题的。这个病是心理上的问题,按我们中国人老话讲的,心病还须心药医,要打开这个心结,并辅之以吃药。

其实莹莹住院的时候,大夫也推荐过心理咨询师,学历很高,是个博士生,履历看起来也很厉害,可是莹莹做过几次就不愿意去了。我问她,心理咨询师都对你说啥了啊?她说:“没说啥啊,每次去我就是哭一顿,她不能理解我,跟她说没用!”

所以说,就算是从心理上去解决,也要找到孩子愿意接受的、真正有用的方法。

02、深度心理干预后,女儿愿意亲近父亲了

我们跟何主任面诊时是秋天,广州的天气还很暖和。

何主任跟莹莹单独聊,也跟我们家长聊。因为面诊的时候还不涉及正式的认知干预和深度催眠,莹莹看起来还没有太深刻的感受,面诊之后,孩子和我们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何主任也在评估我们和莹莹的情况,看孩子的年龄、病情等适不适合接受他们的深度催眠。最后,何主任说符合接诊条件,决定收治莹莹。我们又回家等待了几个月,心理干预才正式开始。

何主任前几天发的那6篇案例文章,已经非常详细地写了莹莹接受心理干预的过程,写得很客观。他们真的就像剥洋葱一样,一个一个地处理孩子的问题,最后挖出核心。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想法,我觉得这套心理干预技术和模式真的很厉害。因为它不依赖于药物,也不依附于医疗设备,而是用深度催眠到达内隐记忆层面,消除患者因为过去发生的很多事,而产生的一些感受和不正确的认知。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社会上的、学校环境里的、网络上的,在这个变化巨大的时代里面,如果孩子遭遇了一些事情,但又没有及时形成正确认知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叠加性心理伤害。

我们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没法决定社会和学校是怎么样的,那么家庭、家长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是家长跟孩子形成亲密的关系,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该怎么面对、怎么处理。他们长大之后,才能慢慢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没能从家长身上获得正确的认识,心理伤害越积越多,沉淀在内隐记忆里,形成了固定思维后,他们在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心理上的问题。然后意识层面影响到物质层面,身体就出问题了。

像我们家莹莹,受到以前政策影响,一直到初中毕业,她都是独生子女。我、我爱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家6个人就关注她一个小孩。虽然我们都知道不能娇惯孩子,也知道教育孩子要亲力亲为,家庭要融洽和谐,但真正做起来真的太难了。

比如大人之间的教育方式不同,互相发生冲突,家庭里就有争吵,老人家的一些做法我们不认可,但难以改变,也只好无奈地接受了。

比如在物质上,莹莹简直是在蜜糖罐里长大的。有时候跟别人起了矛盾、在学校遇到了问题,要么是我和爱人去处理,要么是爷爷奶奶出面,孩子几乎不用自己面对。这导致她真正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她不知道怎么处理,缺乏抗压能力。

再加上她中考那年,她弟弟出生了,她对这个很有意见,觉得自己被关注的程度减少了,爸爸妈妈不关爱她了。这成了她患病的导火索。

心理有问题病根也找到了怎么解决,抑郁症的10个前兆(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我更加需要做的是反思我自己。我以前有些不正确的理念,我知道我有“大男子主义”,但我不知道原来这么可怕,给爱人和女儿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

我的家庭观念和教育观念很传统,我父亲是这么教育我的,我从小耳濡目染;我觉得我身边的同龄人大多也是如此,我以前真的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比如对于孩子的学习,我给她安排好了一切,要上哪家学校,要上哪些课外班,孩子都得听,愿意也得去,不愿意也得去。有时候,我还把在单位对待下属的一些做法,放在孩子身上,使用反向激励、激将法,导致孩子压力非常大,对我非常反感。

后来我终于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孩子有她自己的思想,当家长的得尊重她。尤其是孩子从小成长到少年的时期,家长怎么跟他们打交道,这是一门大学问。

过去我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莹莹对比,把不同孩子的优点集合起来,捏出一份模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自己没有达成的期盼和目标,我有意无意地要求孩子能达到。凭什么啊?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让孩子做到?报各种课外班不就是吗?我们要先想想,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不能,那就别要求孩子。

这些道理太正确了,但有时候,我们做家长的,不知不觉地就会忽视了这些道理,对孩子造成伤害。这些感悟都是何主任对我们家长做家庭治疗,不断地跟我讲科学的理念,指出我的问题在哪里,我才慢慢认识到的。

所以我现在要不断反思,调整改正,改变要从自己开始,我如果想要求孩子做到,那我就得先做到。比如生活起居、生活习惯,跟家人在一起的状态和言行举止等等,该改的,我就改。

有时候,我自认为我已经改了不少了,但孩子和爱人对我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我能理解,我没法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那我就一点点改,虚心接受她们的指正和批评。

比如有些时候我的坏习惯又犯了,她们就马上指出,“你又瞪眼睛了”“你又发脾气了”“你说话又拐弯抹角了”,我就立刻调整意识、道歉,诚心诚意跟她们说“对不起、对不起”。

她们虽然嘴上不满地说“我都跟你说了一万遍了,还这样”,但我能感受到,她们其实感受到了我的改变,我也能感受到她们对待我的态度也在改变。

比如以前,我真的甭想跟我闺女好好聊天。她根本不搭理我,而且不能跟我在一个房间里待着,对我非常反感、讨厌。女儿对父亲像对仇人似的,我那时候真的太委屈了!

但我知道,是我爱她的方式有问题,让她心理压力很大,这是不对的,那我就改变。

现在莹莹逐步也跟我聊聊天了,虽然有时候我跟她的观点不一致,那很正常。她跟我说说近期的感受,我也说我的感受,而且我告诉她,如果觉得爸爸说得不对,可以提意见。

我又能感受到女儿对我的亲密感了,亲子关系在逐渐恢复正常。她有时候也能接受我的一些观点,我心里真的特别特别高兴!

03、“孩子的病,让我们坏事变好事了”

现在,莹莹还要努力补下落下的学习,调整学习状态,注意力有明显的改善,但还没能适应一天下来连续上几节课的节奏。我说没关系,这有个过程嘛,要慢慢恢复,专注力本来就是逐步锻炼、培养出来的。

她也有这种觉察,也在知道自己在经历一个过程。她说自己在碎片化时间里学习效率更高,想学习的时候效率也很高,只是学习时间长了,就开始集中不了注意力了。

但她有时候还是会因为学习问题而焦虑,我们也焦虑,不过我不能过于表露出来,不能无形中给她增加压力。

其实,我们当家长的对她没有特别高的期盼,希望她能继续回到学习轨道,能学会安身立命的本领,将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同时,也能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足够了。

现在,我和爱人会有意识地在她面前尽量保持和谐。夫妻之间有些小矛盾,具体事物有些小分歧,其实很常见,但我们要顾及孩子的感受,顾全大局,那我们就私下交流解决。

至于她和弟弟关系,莹莹自己也在逐渐地调整。其实道理她都懂,她也知道她和弟弟是互帮互助的关系,她骨子里也是很爱弟弟的。但弟弟还小,有时候调皮一些、闹一些,她还是忍不住生气,可能这还需要一点时间,她也需要一个过程去改变。

总之,我们做父母的从自身做起,改变家庭氛围,还有何主任和Lucy的专业干预,再加上莹莹自己的努力和主动学习,她会成长得越来越好。

心理有问题病根也找到了怎么解决,抑郁症的10个前兆(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莹莹得病这两、三年来,我真的经历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孩子出问题,我跟爱人真的很急,实话说,我们当时也快抑郁了,而且一开始是被这件事逼着不得不去学习、不得不去改变。

现在,孩子的病也让我们坏事变好事,得到一种提升。人一辈子,总要遇到不同的事,既然遇到了,那就不能白遇到,而一定要改变思路,思考从经历中能获得什么。摔了跟头,是怎么摔的,要思考有什么警示、提醒和感悟,不然白摔了。

孩子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但外部环境我们难以左右,所以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父母的应对和改变,尤其是家长在主观上要有认识错误、积极改变的强烈意识,这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感悟,也是我的收获,希望广大家长能从我亲身的教训和经验中得到积极启发,尽早帮助孩子走向康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