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诊癌症后的一段时间里,凌志军在妻子的陪同下,四处打探名医,寻求治疗的方法。
听说北京天坛医院有位老教授是癌症治疗方面的专家。
在排了几天队后,凌志军终于挂到了这个专家的号。
在等候区等待了几个小时,凌志军的名字终于被叫到了。
穿过专家门口挨挨挤挤的病人,凌志军和妻子充满期待地坐在专家面前。
凌志军想和专家好好聊聊自己的病情。
可是专家只看了一眼凌志军递过去的光片,便转身和他旁边的一位年轻医生聊了起来,根本不给凌志军开口的机会。
凌志军有些迷茫,来看病的是自己,怎么专家不和自己说话呢?
好不容易,专家和年轻医生的对话停了一下。
凌志军赶紧问:“医生,我脑子里的肿瘤和肺上的肿瘤有关系吗?”
凌志军只是想知道,自己肺部的肿瘤是不是真的转移到了脑部。
可专家的回答,让凌志军一头雾水。
专家轻描淡写地说:“你希望他们没有联系吗?”
说完,又不再理睬凌志军了。
这算是什么专家?
忙碌了好几天,花了300元的挂号费,等待了几个小时,和专家说了不到10句话。
凌志军和妻子失望地走出了专家门诊的大门。
此次问诊也让凌志军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专家对病例的兴趣比对病人的兴趣高。
回到家中的凌志军并没有放弃。
他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找来有关癌症的资料,忍着病痛,开始自己研究起来。
同时,凌志军还联系了在比利时学医的妹妹,想让妹妹给他一些建议。
很快,妹妹就联系了几位比利时的癌症专家,他们在网上对凌志军进行了会诊。
比利时专家在讨论后,得出一个结论:凌志军脑部的肿瘤和肺部的肿瘤有很大概率是没有关系的。
也就是说,凌志军肺部的肿瘤可能并没有向脑部转移。
比利时专家的这一结论,无疑给了凌志军新的希望。
只要肿瘤没有转移,那么就有被控制的希望。
但是,由于是远程会诊,比利时专家也不敢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他们向凌志军推荐我国国内肺癌治疗方面的一位专家,建议凌志军去找他,征求治疗方案。
于是,凌志军在妻子的陪同下,联系到了这位专家。
专家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化疗、配合抗癌药。
此时的凌志军对于自己的病并不是一无所知了。
在确诊癌症后的这段时间里,凌志军已经查阅了大量资料。
他知道化疗对于癌症治疗的效果微乎其微。
想想自己的父亲,再看看医院里那些病人,在接受了化疗后,呕吐、脱发等副作用接踵而来,不仅病没有治好,过度的治疗反而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承受了极大的痛苦。
在听取了多位专家的建议后,凌志军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不化疗,只手术。
即使真的只有三个月的生命,凌志军也不愿意在暗无天日的病房里度过。
2008年,专家给凌志军切除了肺部最严重的地方的肿瘤,其他地方零散的肿瘤是没有办法被切除的。
手术后,凌志军拒绝了专家化疗的建议,坚持出院了。
出院时,凌志军还拒绝了医院给他开的抗癌药。
因为在凌志军看来,那些昂贵的抗癌药,同样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破坏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出院后的凌志军,开始了抗癌的新生活。
从医院回到家中,凌志军做了一个决定:不把自己当病人看待,轻松快乐地度过生命里的每一天。
因为癌症,凌志军已经向单位请了长假。
暂时搁置了工作,不用每天上班打卡,这让凌志军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同时,凌志军也告别了曾经昼夜颠倒、伏案写作的生活。
他带着家人在深圳郊外租了一个小院子,在那里隐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