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王银萍
薏苡仁
传说故事
《后汉书·马援传》: “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来源性状薏苡仁,又名薏米、苡仁、苡米等,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即得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
薏苡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一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一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典籍记载《本草纲目》: “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本草正》: “味淡甘,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蛔虫。”
《本草新编》: “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
功效应用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用法用量:
9-30g,煎服;或入丸散,煮粥。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2、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者,可与独活、苍术、防风等同用。
3、治疗肺痈肠痈。治肺痈胸痛、咯吐脓痰时,可与鲜芦根、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等配伍;治肠痈时,可与附子、败酱草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
炮制方法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皮壳和杂质,筛去灰屑。
炒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置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黄色,略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麸炒薏苡仁:先将锅加热,撒入麦麸即刻烟起,再投入薏苡仁迅速拌炒至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麦麸,晾凉。
常用方剂1、三仁汤
【组成】生薏苡仁18g、杏仁15g、白蔻仁6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竹叶6g,厚朴6g、半夏15g。
【用法】水煎服;古时用甘澜水8碗,煮取3碗,每服1碗,1日3次。(《伤寒论》记载:“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功用】祛湿剂,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2、四妙丸(中成药)
【组成】苍术、牛膝、黄柏 (盐炒)、薏苡仁。
【规格】每15粒重1g。
【用法】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3、薏苡仁汤
【组成】薏苡仁9g、瓜蒌仁9克、牡丹皮6g、桃仁(去皮、尖)6克、白芍3克
【用法】上药以水400ml,煎至320ml,空腹时服。
【功用】清热散结,活血消肿。
【主治】肠痈腹中疼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注意事项1、脾虚无湿、孕妇慎服。
2、用药期间忌寒凉、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3、如需合并其他药物服用,用药前请咨询医师。
4、煎药宜用砂锅,忌用铜、铁器。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