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磕碰后皮肤上会出现青紫,皮肤磕碰青紫后怎么好得快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4-06-25 10:01:29

在日常生活中

有些人发现自己的皮肤上

莫名出现了一些瘀斑或瘀点

或者口腔血疱

牙龈出血不止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

有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预警信号

其中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症(ITP)

21岁福建小伙小张(化名)就因为这病,经历了2次脑出血,1次脑梗塞。

磕碰后血流不止,被查出血小板减少症

小张因轻微磕碰后皮肤青紫,一度血流不止来医院就诊。急诊医生认为小张并非普通的受伤,请他查验血常规,发现小张的血小板10×10^9 /L(正常值100-300×10^9 /L),进一步查验骨髓常规,显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排除了其他原因后,血液科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自那以后,小张开始了漫漫治疗路。治疗的第一阶段,小张在当地医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然而,两次治疗均在药物减量过程中出血,血小板下降。考虑到激素治疗不是很理想,于是转诊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再次评估病情。

治疗的第二个阶段,医生建议小张参与临床试验,但效果依旧不理想,血小板长期低于10×10^9/L。小张内心崩溃,对治疗失去信心,放弃治疗。

在放弃治疗的4年里,小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在家人的反复劝说下,小张终于再次求诊于协和医院血液科,医生建议他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但小张出院后,自行购买盗版药物治疗,血小板均低于20×10^9 /L

出院3个月后,小张出现头痛,头颅CT检查发现竟是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低至1 ×10^9 /L,随时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好在医生治疗及时,血小板上升,头痛缓解。

出院后小张没有遵从医嘱定期复诊,而是自行调整药量,2个月后又再次出现头痛,再次被送进医院。头颅CT发现脑梗塞,经过一番抢救,病情总算稳定下来。

令人无奈的是,抢救回来后,小张的治疗积极性依旧不高,用药不规律,血小板跌宕起伏,三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蛛网膜下腔出血。

靶向药物似乎效果不佳,该如何防止患者再度出现脑出血和脑梗?

血液科团队在为小张输注血小板和丙球以紧急提升血小板的同时,说服小张积极配合治疗,采用靶向药物和小剂量激素的方案,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评估,指导药物剂量的调整,使小张的血小板计数终于趋于稳定,目前正在积极随访中。

提到这位患者,福建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出凝血学组组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杨凤娥也是捏了一把汗。“小张共经历了五个治疗阶段,过程中出现2次脑出血,1次脑梗塞。一是因为他本身就属于难治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对多种药物不敏感,二是患者依从性差,用药不规律,让血小板反复波动,这也增加了医生治疗的难度。好在医生没有放弃,在严密的指标监测下,为他找到了合适的药物,并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杨凤娥提醒,80%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利用激素治疗就可见效。但也有一小部分难治型血小板减少症,由于患者对药物不敏感,甚至脑出血和脑血栓交替出现,治疗过程称得上惊心动魄。

转自:福建卫生报

来源: 福建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