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原诗
槟榔
清代·张湄
睚眦小忿久难忘,牙角频争雀鼠伤
一抹腮红还旧好,解纷惟有送槟榔
诗文赏析
全诗突出了槟榔的礼节作用。清代广东《澄海县志》上也记载岭南、海南一带处理纠纷中,“或有斗者,献槟榔则怒气立解。”可见,自古以来槟榔就被广泛食用了。只是从明清开始,槟榔的流行远不如昔,到了清末,几乎只剩下湘台两地保持着嚼槟榔的风气。
学中药——槟榔
棕榈科植物槟榔作为典型的热带植物,喜高温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国家。槟榔不仅是产地的经济要物,在临床上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位列“四大南药”之首。
中药槟榔是来源于棕榈科槟榔树干燥成熟种子,通常冬季开始结果,夏天成熟。在3~6月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切片,晒干即得,种子的切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红棕色和白色相间。
据《本草纲目》记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因此,性温,味苦辛的槟榔具有*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饮食积滞或者绦虫、蛔虫、姜片虫、钩虫等寄生虫所导致的腹痛泻痢、腹胀,也可用于脚气水肿和疟疾。槟榔若经炒制成炒槟榔或焦槟榔,能减少服后恶心,腹痛,腹泻的副作用,并增强其消食导滞的作用。
另外槟榔的外层果皮也可入药,未成熟时称为“大腹皮”,成熟的果皮纤维性更强,习称“大腹毛”。大腹皮没有*虫的作用,功效偏于行气利水,药力较槟榔缓和。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槟榔还具有降血压、抗肿瘤,医治青光眼及防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