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寿星的精神状态很好,只见他穿着一件丝绸短袖衬衫,剃了光头,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上的老人斑很少,皱纹也少。老人家很健谈,思维灵敏,说起话来眉飞色舞,还常常露出狡黠的微笑。
他拿起餐桌上的一只小瓷碗,指着里面装着的酸梅对我们说:就这一小碗菜,能吃好几天。”那种乐观轻松满足的表情,令人很难与百岁这两个字联系起来。
这对长寿夫妻一直同儿子吴永康住在一起,吴永康的妻子,今年70岁的彭记英很了解老人家的饮食习惯,她对我们说:“公公对吃的要求不高,每餐吃两碗饭,菜只要有酸梅就行了。酸梅是已经腌制好的,吃的时候放点白糖。公公婆婆都不挑食,买什么吃什么,自己煮饭,除了吃酸梅外,平时煲猪脚和莲藕。因为牙齿不好,只能嚼动这两样菜了。
公公每年都要到市人民医院免费检查一下身体,各项指标都很好。”
提起吴国文的人生经历,老人家打开了话匣,他说:“我6岁的时候,读过私塾,那是解放前,请先生教。读了3个月的私塾,练了一手好毛笔字。7岁8岁在黄田读小学。8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境一落千丈,我只好缀学帮人家放牛,放牛放到13岁,去打工。15岁同哥哥一起被抓了壮丁,到八步桂柳师范军区当国民党兵。因为有点文化,被派到湖南东安步兵学校学习,湖南东安步兵学校的校长叫王佳。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攻打南宁,我所在的部队要上战场。因为我和哥哥都当兵,家里还有母亲没有人养,我就打报告退伍回到了黄田。
老家也是田地荒芜,生活无着落,无奈为了糊口,我到八步平乐府专署又一次当国民党兵,还提拔当了班长,手下有十几个兵。后来被部队派去湖南白马岩,拦截走私盐的,我不愿意干这项工作,又脱了军装返回黄田,做点小生意过活。解放以后,互助组,人民公社,生产队,我老老实实当农民,平平淡淡过着老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