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白花蛇舌草、白鲜皮、白蒺藜组成的角药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止痒之功。
白花蛇舌草、味苦性寒,归属胃经,《泉州本草》载:“清热散瘀,消痈解毒。 治痈疽疮疡, 瘰疬。”《 中药大辞典》 云:“清热,利湿,解毒。 治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痈之功。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经,《本草原始》载:“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本草纲目》云:“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力。
白蒺藜味辛性温,归属肝经,《本草正》 载:“白蒺藜,凉血养血,亦善补阴。”《本草再新》云:“ 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具有平肝解郁,
祛风止痒之效。
白花蛇舌草偏于清热,白鲜皮善于祛风,白蒺藜长于止痒。常用剂量:白花蛇舌草 15~60g,白鲜皮 6-15g,白蒺藜 6 ~ 12g。三药相合,苦辛并用,相得益彰,共奏疏风清热,解毒止痒之效。
临床上该角药辨证加减后用于辨治牛皮癣等皮肤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