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迁都寿春之后不忘故国,仍称国都为“郢”,并将所居的村落改用“郢”的称谓。
例如在安徽省一些地方,至今遗存有带“郢”的地名。
可见,在地名方面,郢比楚幸运,传承了楚文化的香火余脉。
但是,郢字比较生僻,而且与“楚”字类似,涵盖范围广。
湖北省简称“鄂”,笔者在前文《湖北省简称鄂,源远流长,还与炎帝、鳄鱼有关》中已有详解。
古鄂文化尤其是“鄂”之地名得以传承,加之“鄂”出现在官方称谓中,于是“鄂”便成为湖北省的简称。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地名承载着地域文化,一个省的简称凝聚着丰富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各种争辩,笔者认为:
其一,任何解释、说法,只是片面之词。
汉字博大精深,字形、字义历经几千年变迁,不断演化,很多字既有褒义也有贬义,在于采纳者如何偏重取舍而已。
例如有人认为“荆”字本意不好,其实它还有多个美好的含义。
例如,荆山产美玉,相传楚国卞和得璞玉于此,也就是著名的“和氏璧”。于是“荆璞”比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荆玉”比喻美质贤才。
再如紫荆,观赏价值高。“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就是洋紫荆。
再如,有人认为“楚”的涵盖地域广,不宜做一省的简称。
但是,晋、秦也曾是地域广阔的大国,跨越现今多省,后来却分别成为山西、陕西省的简称。
其二,许多地名,是约定俗成、社会发展的结果。
反观一些地方,为博眼球和商业效益,急功近利,人为变更了一些地名,结果弄巧成拙。
其三,“鄂楚之争”不必入戏太深。
无论是北方、南方,还是中原、吴、楚、齐鲁等,抑或楚文化的产物,这些历史文化概念其实相当模糊、宽泛,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因而没必要去钻牛角尖、争夺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