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十大忌,高考复习的十大忌必学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2-21 14:47:31

高考“一轮复习”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将功夫用在学生身上?

原创 张吉刚 新校长传媒 2022-12-01 07:00 发表于重庆

高考一轮复习十大忌,高考复习的十大忌必学(1)

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综合考量,必将倒逼中学课程改革向“素养”回归,向学生的真实成长回归。

一轮复习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和高考成败。有些学校常常出现二模考试成绩不如一模、不升反降的倒挂现象,主要因为偏离一轮复习回归学生、狠抓基础的初衷,没有将功夫用到学生身上。

01

写出来和说出来并不简单

我们常常问“懂了没有”,学生点头齐声答曰“懂了”。但是随堂检测却大出意外——老师重点讲的问题,学生大部分写不出来。回忆一下,老师讲得很仔细很用力,学生不动手不思考,老师的结论没有变成学生的东西。油是油,水是水。

我校马老师设计使用任务单,让学生先写出来,而且把写的结果投屏,点评指导,变老师一个人的讲授为全班同学动手和思考。这样,他重点讲那些易错易混点,努力消除断点、盲点,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经过一番试错纠错,学生自然会在体验中加深理解。而且,他让学生完整地说出来“如何证明沉淀是否洗净?”,我们发现,能说出来并不简单,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是单个字地往外“蹦”,说明他们没有搞清基本概念,更没有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怎么算是“懂了”呢?

让学生说出来、写出来、做出来,这些都是学习的输出方式,恰恰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证据,任务单发挥的只是媒介作用。把时间还给学生,不要怕浪费,因为不给学生才是真的浪费时间。

讲多少会多少,我不讲他不会,这是教学的盲区。讲的精彩,学的糊涂,不如不讲。

02

讲过多遍了所以不会

这的确是我们的烦恼,但问题的症结正在于“讲”。

首先是没讲明白,抓不住问题的关键,而且方法单一。高水平的教师讲过了,学生基本能够记诵,课后用的时间相对较少。

其次是对于一些理解性的内容,缺乏问题设计,不能让学生主动得出结论。平时让学生记住油盐酱醋西红柿的形状特征味道,记住酸汤的用法,高考考的却是让学生做一锅酸汤鱼给贵阳人吃。无情景不命题,无情景不认知。不按照考的逻辑设计教学,其结果可想而知。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让学生用已知解决未知,让他们在体验中加深理解,主动建构,一般不易忘记。

观过一节体育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游戏方式反复练习跨栏跳,穿插着点评、示范、讲解,让学生们很开心地掌握了技能要点。试想:如果这节课变成一直讲并不让学生动,会是怎样?而如果那些一直讲的课堂借鉴体育课让学生“动”起来,又会是怎样?

跟一个娃娃反复讲不要碰火炉,不如让他靠上火炉体验一次。有些知识是无法告知的。

学校高三英语组大胆决定抛弃统一使用的复习资料,改用我们自己的材料。把原来重点讲单词记单词加资料训练变为依据康老师编写的《我要上大学》,以阅读循序提升单词积累和写作能力,实现备考的有效进阶。这样,通过合理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实现了“以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最多的知识。”

反思是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讲如何变成学生的学?

高考一轮复习十大忌,高考复习的十大忌必学(2)

03

学什么、考什么

周考是为了回归教材和回归学生,本质是回归学生。如果命题不是学生最近所学,怎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怎能让他们感受到具体的进步并增加信心?怎能让老师了解到上周讲练之不足以便调整改进?

所以,周考和月考要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真正发挥诊断、补弱、改进、激励的导向功能,通过考试,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教材上那些“简单的”内容其实并未掌握。

针对试题反映的问题,要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得失,帮助每个学生纠差补弱,才算“因材施教”。同时,及时组织二次过关、三次过关,在没有射中的靶子上再射上一箭,实现“学、教、考、评、补”的闭环。

平时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完全符合高考题型。军队在战场上拼刺刀,但是平日里还不断踢正步,关键在于实现检测的意图。

坚持周考,提升命题质量,落实反馈补弱,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最大程度地减少知识空白点,减少“掉队”学生。

04

越是优秀的教师,越懂得回归教材

很多的课堂上,学生早就把教材束之高阁,而是按照大本上整理好的“干货”来展开。老师在讲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是首先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教材知识,而是通过再补充大量材料让学生重新构建,好像教材不值一提似的。

高考考查的核心素养首先是必备知识,一轮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地落实必备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够把学过的最基本知识再认再现并形成基本结构就很不错了。对于课标规定的考点,要细致掌握,做到“网箱养鱼,一个不漏”,虽然高考不强调覆盖面,但是只要考到就不会只涉及皮毛。

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在考场上用到的时候能准确而迅速地提取为标准,比如在教材什么位置,包括几个要点等,做到如数家珍。唯其如此,才能在考试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教材是承载学生记忆的最好载体,不是笔记本,更不是大本。

课本还没搞懂,却补充灌输知识,人为拔高拓展,增加记忆负荷,就会让学生吃上“夹生饭”。

做题讲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善于拆解试题,找到试题的教材来源,丰富和深化对教材认知,通过做会一道题,掌握一类知识 ,也是一种教材回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此,我们宁可放慢进度,甚至部分学生可以只有一个轮次的复习加上最后的训练,只要到高考“山顶会齐”,一般不会差。面对几乎升学无助的学生,再大胆一些,我们除了失去锁链,还能失去什么呢?

越是高水平的教师,越是重视教材。每一位老师都经历一个重视教材、到脱离教材大讲特讲、再回归教材的过程,因为他们知道再好的讲也要落到学生身上。不回归基础,就是忘记了学生。

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高考的考点在二轮三轮的讲练中不曾遇到,但却是来自一轮。

高考一轮复习十大忌,高考复习的十大忌必学(3)

05

有比齐读更重要的事情

经常见到,早上教师不到的时候,学生无所事事,等老师来或课代表喊打开哪本书哪一页的时候,便开启齐读模式。齐读的内容经常有地理、历史还有化学、生物的教材或讲义,由于齐读时学生心不在焉,还安排一两个学生来回巡视,一科读完不待停顿就进入下一科。问老师这样的效果如何?说效果很小,为什么还要齐读呢?说不齐读声音就太小。

有次我鼓励一个班的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规划晨读,看效果如何,一位同学非常认真地问道:“老师,这样对吗?”瞧,我们的学生竟这样可爱了。

声音高大和整齐划一从来不会是认真学习的表征。我们要的是真实学习,不是给老师看的假学习。离开老师的臂弯,学生还会自己走路吗?

有些班级划分了晨读的时段,规定了任务,特别是通过默写、爬黑板、小纸条、个别背诵或任务单展示等手段,反而提高了早读的效率。当然,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具体并可检测。

有的老师说学生基础太差了不会自己学。其实学生只要能吃饭,就不要等咀嚼好了再喂给他,相信他们,过段时间自己就会吃了。

看看齐读的教材,上面干干净净,学生还没有自己的阅读和分析,是否可以先教教他们如何“勾、画、圈点、批注”?

在此没有对齐读全盘否定的意思,尤其是语言学科为了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需要多种方式朗读。但是,有比齐读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入室就静,坐下就学”,不要等着老师的发令枪。

06

课堂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有时候听老师说这节课幸亏学生“救场”,回答上了问题,“配合”老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课堂如果没有问题,只有接受和硬记,就没有了思维,就没有了学生,如同大地没有了生命。有的课堂一个问题也没有,有的课堂好像问题很多,其实都是“是不是”一类的自问自答。

面对一节知识梳理课,要解决学生存在的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根据前测或经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由此确定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才算精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从山东潍坊到贵州兴农中学,就不要笼统地认为是从山东到贵州。

一节课解决两三个问题就很不错了,如庖丁解牛,切中肯綮。把握课标,瞄准高考,瞅准学生,吃透教材,方能做到有舍有得。高明的老师围绕大概念用一个核心问题架构清晰的课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真实收获。

也有些问题是课堂上生成的,需要我们细心地发现、耐心地引导,这恰恰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不要回避。讲不完课不是衡量一节课优劣的标准。

高考一轮复习十大忌,高考复习的十大忌必学(4)

07

面批是优良传统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绩薄弱的学生大致如此,因此,面批是因材施教的好手段。

写到这里,随手翻到《遵义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中有一篇吴必伦《一个终身献身教育事业的好老师陈天锡》文章:

“那时学生是每周作一次文。作文送经他批改后,他不是发还学生就了事,他要一个个单独叫去发,当面指出某地方为什么要改。作文本发下后,又要叫学生按照他批改后的文句重新誊写在另一清本上再送交他核阅。这样做自然又增加一些麻烦。但经过多这一次誊写,不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帮助,也能使学生藉此练习小楷。先生的这些措施,后来竟成了高坪小学的传统。

经先生采取上述一些措施苦心教学,高坪小学毕业的学生的国文水平都很好,一般都达到了通顺。一九三一年全县小学生毕业会考,考取的甲等生十名中,高坪小学夺得了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共四名。”

这是老一辈同行的经验,虽然额外付出很多,而且似乎也不是常规检查的规定动作,但是有效果,有真意,不可丢掉。

08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列结构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对知识点梳理全面,用词准确,但还是限于对知识点的罗列。

第二层次是知识点的并列、因果、包含关系表达清晰,形成了知识内在联系。

第三层次是升华到规律、原理或特征,用关键词或句子(大概念)概括,这是高水平的立体化结构。

通过判断学生列结构的层次就能清楚他们学习的层次甚至得分的区间。所以,学生要自己列结构,不抄袭板书或参考书,才能反映以上层次。也只有通过自己列出结构,才能培养他们归纳、概括、比较、分析的基本素养。

很多的同学仅仅走到第一层次,往往还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知识点不贯通,就很难运用。只有达到第三个层次,才能有效地迁移运用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

有人说知识点好比家具,结构好比房子,只有房子架构好了,才能安放好家具。所以,结构列不好,知识点也学不好。这可是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的关键所在。

以上尽是常规。但这一个一个的教学环节,就看谁做得扎实,看谁落到了学生身上。成功面前,永远没有可以直接复制的经验或模式,唯有贴近每一个学生,大胆探索,知行合一,自我突破,才会找到更合适的办法。

作者 | 张吉刚(中学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