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真正能不面向产品本身做产品,而更进一步地思考一个大产品的过程时,你已经向上进阶到术的层面了,能够真正摆脱产品本身,走向业务,面向整个业务的商业闭环去负责。
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当你面向客户时,才是产品交付和产品发挥价值真正开始的阶段。对外怎么向客户及外部提供产品价值,形成商业闭环?对内怎么让你的产品架构面向内部的业务效率和整个业务,去覆盖市场的规模,产生价值,能打大仗。
这时你的产品领导力已经逐步影响你的客户、上下游的外部同学。不断进阶的过程中,逐渐从物到人,你所影响的范围也会从组织到行业、赛道。
最高阶的是面向战略,做点线面体的不同战略设计和规划。通过资源和布局,为产品找到业务的变革和增长,以及有个人的行业影响力。从组织影响力到行业影响力,好的产品能帮你说话,为你产生这样的影响力。
3. 举个例子:对话机器人
最近 Chat GPT 非常火,如果你在体验 Chat GPT 的过程中,发现机器人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你会思考——这个模型看起来很厉害,但他怎么发挥商业价值呢?恭喜你,已经开始做到AI 产品化最底层的思维方式了。
回顾一下,当年我们做对话机器人时,我在里面发挥的价值和产品能够给产品效率本身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1)面向产品功能
在一个技术驱动的产品里,快速进入角色的一个点就是写test case。不要小看这件事情,以为它是测试的事情,事实上test case 既可以成为你和研发之间最好的沟通工具,能够了解你的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还能帮助你了解技术边界。
同时,AI 产品最基础的几个要素,有算法数据、场景和领域知识。产品在写 test case 的过程中,场景的构建和专家的领域知识这两件事情给算法、准确率本身带来的提升是远高于算法的境界的。所以第二个就是去找数据,做工具,以及完成面向客户的交付。
有相似经验的同学可能很困扰——数据获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它的准确性、离真实场景有多远,是非常难获取的。如何让真实用户在体验过程帮助你获得数据呢?比如我们做智能客服时,可以通过语义对机器人的满意度来获得数据的标签和打分,这时更多是为产品的准确率和功能迭代负责。
2)面向业务效率
通过对产品架构的掌握,面向客户和企业内部的业务效率去制定标准和流程,包括如何突破开放域的聊天对话这些不可控的点。
我把机器人抽解到了十几个不同的算法模块,那么,解决不同的知识型问题和任务型问题时,该用到哪几个模块的最佳的组合呢?如何构建一个好的对话策略,并且快速构建场景所需要的术,做一些平台类的拖拉拽的工具,帮助不懂技术的业务人员也能快速构建一个对话机器人呢?
做完这些,提升的是整个运营效率,并且让这件事情从流程变成行业标准。当你通过你的方法和工具沉淀出一个多年后业绩还在用的运营标准时,在“术”的层面就非常成功了。
3)面向战略
怎样通过对话机器人的能力,找到更多赛道和产生价值的点?在一个平台化的业务战略里,我抽象出了面向客服、企业内部、个人助理的不同对话机器人的形态。一方面它有不一样的内部原子能力的组合,快速地构建不同赛道和不同领域的极限;另一方面,当我形成了这三个标准之后,我的交付模型,还有商业变现的模型,也在不同的业务里自然地被抽象出来。最终是一个面向战略和资源去达成“道”的层面。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面对不同的产品,你的器、术、道的能力抽象会不一样。
一是你逐渐从物的视角关注到人的视角,还有影响力的范围;二是看你是面向产品功能和性能层面在工作,还是沉淀到影响你行业标准的SOP或者方法论,以及你能否开辟赛道,掌握和整合资源。
这个环节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产品经理的成长是一场修行,希望在每个阶段大家都能掌握专业度,不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在行业当中,都可以挥好指挥棒。
03 物联网平台产品的破局从 2020年开始,手机进入到负增长时代,全球物联网的设备超越了移动物联网的设备。作为声网IoT 行业的产品负责人,这时我们所面对的使命感,就是一个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是 top 1 的技术平台,如何在物联网时代打开局面?
1. 使命感:成为万物互联的实时通讯基础设施
在声网,我们有一个愿景——让实时互动像水和空气一样,让每个开发者可以轻松地用到实时音视频,并且能够用好。
我们发现在物联网赛道里,只要有屏幕或者 camera 的设备,都可以是我们的市场。而在信息密度增加和像疫情这样的黑天鹅时间之后,大家对于远程协作、安全、互动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
可能不再是在移动的手机上,而是在像穿戴领域小朋友的手表,或者 AR/VR 的设备,都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和远程的低延迟的通信。
在家居场景中,智慧屏、智能音箱,都可以成为即时的影音入口。出行领域,智能车、机器人,户外的无人机设备,都可以成为远程通讯,及时获取流媒体的一个平台和设备。
我们能够利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技术给用户带来的在远程控制、远程巡检、协作上的良好体验,然而,想要实现从消费领域到产业互联网领域全面覆盖非常难。
2. 然而,音视频物联网的市场挑战重重
一是物联网市场大而老。市场盘子特别大,设备规模达到千亿级别,平均每个人可能会有7- 8个物联网设备。
然而,大多数设备的性能,还有它对于 RTC 的认知度、需求度,当前还达不到痛点甚至是痒点的阶段。所以整个市场对 RTC、音视频的认知度是非常低的,设备性能也没有达到这个阶段。
二是场景分散。不论是手表、AR、VR、车,都是千亿级、万亿级起的市场,每一个场景所在的玩家、产业链、技术的使用者和影响者都是不同的,所以场景非常分散,标准化困难。
第三是产业链冗长。一个设备,从生产设计一直走到你面前,需要有上游的组件,像音视频的芯片、模组,还有我们所需要的传感器;在中游,可能会遇到硬件方的设备,品牌商也会需要有软件的平台;而在下游,既有消费级的应用平台,也会有面向产业级的行业解决方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