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己未年是公元哪一年,康熙42年是公元哪一年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20 02:44:08

“样式雷”第一代雷发达

三、翻译白话文

我们这一支(雷氏)系江西南康府建昌县千秋岗分派。元延祐初年,由起龙公移居到本县新城乡北山社上社堡地方,雷起龙墓葬于北山,已经有很多年了。因为明朝末年,社会混乱,到处是土匪和盗贼,国家的税赋一天比一天加重,民不聊生,地土荒芜。我祖父雷振宙、伯祖父雷振声放弃读书南来经商,赚钱交赋税,暂时居住在金陵之石城。清朝大局已定,一路上关口很多,道路阻塞,差徭百出,被累不堪,我父亲雷发宣和伯父雷发宗于康熙元年(1662年)正月接祖母李(雷振宙妻),伯祖母郭(雷振声妻),伯母邹(雷发宗妻),堂伯雷发达、雷发兴、雷发明等南来暂避,计图以后有机会时再返回建昌。康熙四年(1665年),父亲雷发宣结婚,母亲是详甫吕公的第二个女儿。吕姓也是建昌县的大姓,地名百斛头。吕家和我家一样,也是来金陵躲避兵火的。康熙十年(1671年),我们这一家人正准备返回故乡,没料到冬月伯父雷发宗突然去世。祖父雷振宙悲思故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春天,率家眷返回建昌,正值吴三桂造反于湖北,路上关卡多,被阻在安庆居住了几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祖父(雷振宙)在安庆去世。第二年五月,祖母(雷振宙妻)也在安庆去世。当年,遭遇大旱灾,家里非常困难,父亲(雷发宣)没有能力将二老的灵柩运回故乡安葬,将二老合葬于安庆北门外陈家庵之阳,立有碑记。经过两位老人去世的打击,父亲(雷发宣)返回故乡没有成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父亲(雷发宣)决定去北京打工,仍将家眷送回金陵石城居住。那时,伯祖父母(雷玉成夫妇)、堂伯父母(雷振声夫妇),都已经在金陵去世,并葬于安德门石子岗之阳。诸堂兄弟(指雷金玉兄弟)候补于京师,我弟兄也都在太学念书,皆是福祖父(雷振宙)的庇护和教训。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冬天,父(雷发宣)返回江宁时,已染上了难以治愈的慢性病。父亲常感叹以不能返回故乡祭扫先人墓为遗憾!对我兄弟说:“我们是建昌县世代显贵的家族,尚书公之后,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之人,因避战火,流落在江左已经几代了!看现在的形势,肯定是回不去了,你们今后要努力争取回去。”说着不禁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春,父亲(雷发宣)竟然抛下我兄弟去世了,悲哀啊!本想把父亲(雷发宣)的灵柩送回建昌老家安葬,或者送去安庆和祖父母安葬在一起,无奈家里人口多,生活压力大,亲戚纠缠,没能实现这个心愿,只好将父亲安葬在江宁邑小山之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春,堂叔雷发俸来南,第一次将手抄的祖谱大略带来。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夏,堂叔雷腾蚊又将谱稿送到家里来了。读过谱稿,我才知道,我们祖居建昌已经数百世(代)了。如今居金陵,也有三世(代)了。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春,我把我们家从建昌迁徙金陵的原因及经过写了下来,等后人知道木有本,水有源,人亦有所宗啊。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正月十五日裔孙金兆拜述。

康熙己未年是公元哪一年,康熙42年是公元哪一年(5)

“样式雷”家谱

四、详细解读

本文是一篇记述文,文章大致可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从“本支系江西南康府建昌县千秋岗分派”到“计图反棹”,讲述雷氏家族(包括雷振声、雷振宙等)迁徙金陵的原因;第2部分从“乙巳父娶母氏”到“吕亦避兵于金陵”,讲述雷发宣完婚的经过;第3部分从“至辛亥岁”到“立有碑记”,讲述雷振宙、雷发宣父子从金陵返回建昌被阻安庆的遭遇;第4部分从“父经两丧”到“皆祖父之庇训”,讲述雷发宣回乡不果,癸亥冬赴北京打工,携眷复居石城的经过;第5部分从“甲申冬”到“只得卜地葬先人于江宁邑小山之阳”讲述雷发宣身抱“老恙”从北京回来到去世的情况;第6部分从“壬辰春”到“以俟后人知木本水源亦有所宗焉”讲述建昌老家来人送谱的经过及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以俟后人知木本水源亦有所宗焉。“

本文标题为《雷氏迁居金陵述》,但主要记述的是雷振宙、雷发宣父子从金陵西返建昌被阻皖城(安庆),又返回金陵的经过。与王其亨先生在《太和殿上梁的传说考》“文中记述了明末清初动乱社会中雷氏一家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据文中记载,康熙元年,雷发达曾因趋避兵火差徭之累而同其弟雷发宣等暂居金陵之石城,后历经三藩之乱,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冬,才与雷发宣‘以艺应募赴北’,以南匠供役清室营建” 的说法相去甚远。

本文“乙巳(康熙四年,1665年)父娶母氏,乃详甫吕公次女。”当年,雷发宣年19岁,与《族谱》卷二雷发宣生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的记载是正确的。雷发达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 (1619年),雷发宣比雷发达小27岁,应是雷发达的堂弟。史书中关于“清初与其堂兄发宣(振宙子)以艺应募赴北京,……。”的记载是错误的。

本文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雷发宣决定去北京打工,将家眷送回金陵石城居住时,“时伯祖父母、堂伯父母,俱卒于金陵,并葬于安德门石子岗之阳。诸堂兄弟候补于京师,予弟兄亦忝入于太学,皆祖父之庇训。”对此,王其亨、何蓓洁《朱启钤样式雷考>校注》第[17]条注释中说: “文中‘诸堂兄弟’应包括雷发达的儿子,‘候补于京师’之说与雷金玉‘以监生考授州同’吻合,因此《雷氏迁居金陵述》一文虽未明言雷发达赴京,但‘时……诸堂兄弟候补于京师’说明康熙二十二年雷发达和他的儿子们已俱在北京”的分析是正确的。

康熙己未年是公元哪一年,康熙42年是公元哪一年(6)

“样式雷”家族

综上所述,《雷氏迁居金陵述》不但不能证明“(雷发达)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冬,才与雷发宣‘以艺应募赴北’。”反而通过“时……诸堂兄弟候补于京师,予弟兄亦忝入于太学”说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雷发达和他的儿子们已俱在北京”这样一段历史史实。(陈前金 2015年9月12日)

备注:安庆西门外雷公巷就是雷氏豫章郡族人居住的巷道,雷氏[豫章郡]宗祠,始建年代不详。雷振宙墓在安庆,其子雷发宣墓曾打算也迁移至安庆,有族人看守。

康熙己未年是公元哪一年,康熙42年是公元哪一年(7)

故宫修建草图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