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西门豹治邺》,从治世角度看,屈原与西门豹差了一个王莽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官吏,关于他的事迹主要集中在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之中,这个故事小学课文《西门豹》讲得很清楚。在历史上,西门豹是由翟璜举荐给魏文侯从而得到赏识,成为邺地一方太守的。
翟璜何许人也?他或许不出名,但他举荐的人都很出名,包括兵家吴起、法家李悝、名将乐毅的先祖乐羊等,可见其识人术的高超。受他看中的西门豹上任魏国邺城,发现这里被所谓“河伯娶亲”折腾得民不聊生,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后来他趁着“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
这样的故事脉络很清晰,但却有一个问题一直为人忽略。
治标不如治本,隐忍的西门豹实则是个心机boy?这个问题很简单:西门豹作为邺地最高地方长官,到任之后他为什么不雷厉风行整治巫祝和官绅,反而隐忍着,等到“河伯娶亲”再一次上演才辣手处理?
想到这一层,那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就很有意思了。
大家都知道巫祝是坏蛋,那为什么无权无势的巫祝可以为害呢?民众一方面害怕女儿被祭河,一方面承受不住河伯娶亲带来的盘剥,为什么就是不敢反抗?
理由很简单:因为老百姓迷信“河伯娶亲”是有效的、有用的,这就是巫祝与廷掾为害的根基。
*掉巫祝与廷掾并不困难,因为西门豹是邺地最高地方长官,手中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邺地无人能够相抗衡,问题是*掉巫祝之后,老百姓是不是就相信“河伯娶亲”是假了?如果不相信,那么*掉一个巫祝,很快又会冒出另一个巫祝,“河伯娶亲”会再次上演,特别是漳河再次发洪,那时新巫祝轻易就能裹挟迷信的民众与西门豹抗衡,那种结果绝不是西门豹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