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是”、“斯”不分惹争端,究竟是“是”还是“斯”呢?
我们先说“是”。“是”字最早见于金文,由日、十、止三个字符构成。日表示太阳,十字的一横表示从东到西,一竖表示上升降落,止字表示运动,表示太阳东升西落时做竖直升降与水平移动的状态,会意高正平直四种情况。
《说文解字》认为,“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是。”《说文解字注》认为,“是”“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於日也。”
《汉典》《新华字典》都认为,“是”“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字源》对“是”字的本义没有肯定的解释,认为,“‘是’字最早字形构意不明,郭沫若认为乃‘匙’之本字;马叙伦、戴家祥认为字像有矢著之,圆形的日字像射鸽形;张日异以之与‘萬’类比,认为‘是’本为虫类。西周、春秋金文中多用为指示代词,战国文字资料中或用为‘氏’。判断词‘是’西汉已经出现,但其产生之上限尚有争议。”
“是”字的引申义,都与太阳东升西落过程中高直平正的状态有关。
1.太阳在竖直上升与水平移动时,都是正对着观察者,引申为正确的,对。《论语·阳货》:偃之言是也(子游说的对)。
2.进一步引申为肯定,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认为对的,大家都一定也要认为对)。如,是非分明,是古非今。
3.引申为改正,校正。如,是正。为区别字义,后写作諟。
4.虚化为表示肯定判断的关系词。《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此必是豫让也。
从古至今,“是”就没有“这”的诠释。
我们在来说说“斯”。
“斯”字的来历和演变。
金文,从斤、其声。「斤」是砍树的斧头,引申可为砍伐、削除;「其」是畚箕,在此仅作不示义的声符。篆文、隶书及楷书皆与金文同形。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斯:砍伐竹籐編成畚箕農具。
撕:撕=手 斯。
"斯"是"撕"的本字。斯,金文=(其,箕) (斤,砍伐竹子),表示砍竹扯篾。伐竹,将竹片破扯成编制土箕的细篾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斤"改写。当"斯"的"扯篾"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撕"代替。
文言版《説文解字》:斯,析也。从斤其聲。《詩》曰:"斧以斯之。"
白话版《说文解字》:斯,破篾。字形采用"斤"作边旁,用"其"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用小斧破篾……"。
①动词:用刀具将竹片破扯成编箕的细篾丝。 本义后由"撕"代替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 . 陈风 . 墓门》
②副词:如此,多么。 斯文 斯斯文文 斯文扫地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 . 小雅 . 斯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 . 小雅 . 斯干》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 . 大雅 . 公刘》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 . 大雅》
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伤寒杂病论 . 序》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杨。――唐 . 杜甫《壮游》
③代词:这,这个,这些,这里。 义项只见于古文
斯言之玷。------《诗 . 大雅 . 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 子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唐 . 刘禹锡《陋室铭》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 黄宗羲《原君》
斯,有“这”,“尽”,“乃”等含义。还有斯姓。可作动词、代词、助词、形容词。
《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应是“斯人”而非“是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汉字的字形逐渐由图形演化为笔画,由象形演化为象征,由直接演化为间接,由具体演化为抽象,由简单演化为复杂。汉字的字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传说中,仓颉在创造汉字时“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目前,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在使用和传播上的特点,导致了历史、文化记录的向心性,这是中国统一的基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教版发现错误,却不更正错误,“指鹿为马”、“指“是”为“斯”,以更大、更多的谎言去掩饰一个谎言。如此下去,古代汉语可以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