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裱画需要几天时间,手工裱画全过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6-07 04:04:22

由于书画作品需要两次被全部浸湿,所以传统手工装裱要“看天气吃饭”,天气好的时候四五天完成,雨季潮湿天气则要一周左右。

传统裱工大多都自己熬制糨糊,王伟华也不例外。曾经,用石花菜以明矾调成糊状做黏合剂,是绮云阁最大的特色。因为这种黏合剂适合岭南地区潮湿燥热的天气,不会虫蛀,经久耐存。如今,因石花菜产量低、价格高,王伟华改用面粉调制,再加以矾与防虫药剂,以延长书画寿命。

1980年开始接触装裱的王伟华记得很清楚,1988年,因父亲生病住院,他不得不独立承担起绮云阁的所有装裱业务。在这之前,他也曾醉心于外面的世界,只想赚快钱,在工厂、工地干过散工,不愿将人生屈居于这小小的装裱室里。

在妻子的协助下,王伟华慢慢地撑起了绮云阁这份祖业,绮云阁也支撑着他们一家人的生计。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王伟华一干就是40多年,装裱过的书画作品超过2万幅。其中最大尺寸的作品有10多米长,先分段装裱再拼接起来。

几十年如一日地装裱,王伟华也时常觉得乏味,便在客厅与阳台之间的窗台上,搭了一个小型鱼缸,让装裱室增添一些生气和活力。休息片刻,呷一口茶,看鱼儿穿梭自如,成了王伟华最大的乐趣。

手工裱画需要几天时间,手工裱画全过程(5)

比机器装裱更显隽永

地处东江流域经济、政治和交通中心的惠州,自古商贾云集、文风鼎盛,书画装裱技艺沿袭古法、根基广泛,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惠州书画装裱技艺最早由苏州引入,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

当年寓居惠州的苏东坡、唐庚、宋湘等名人志士所创佳作,许多也经惠州裱工之手,饰以赠人。在惠州坊间,至今流传着历代军政要员在惠州留下的有关装裱的趣闻逸事。

“惠州古城不大,但文风盛行,装裱字画业曾经十分昌盛。”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桥子头还是装裱一条街,苑雅斋、锦云阁、通雅斋、绮云阁等仍在营业,著名裱画师有黎瑞南、钟誉成、王树等,一直坚持装裱到其逝世才停业。

其中,以苏裱立市的绮云阁,于清代咸丰末年(1862年),由王田辉创立。作为家传祖业,绮云阁口传手授,第二代传人为王尧甫、第三代为王连祥、第四代为王球,第五代传承人便落到了王伟华身上。

手工裱画需要几天时间,手工裱画全过程(6)

绮云阁装裱讲究效果,既重视传统技艺又追求时代美感,既严苛细节又浑然整体,这里曾是惠州市博物馆的指定装裱店。经绮云阁装裱的书画,具有画面平滑、整洁、装饰得体、清雅大方、规格讲究、防虫、经久耐存等特点,尤其对古字画的装裱,达到“丝缕相对、补处莫分”的境地,名气远播至省城、外地。

令人遗憾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与所有传统手工业在机器大发展时代中逐渐败落一样,以绮云阁为代表的手工装裱亦逐渐被机器装裱所挤压。

当各种书画展览普及之后,装裱市场迎来庞大的需求增长期。拥有快速、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等优势的机器装裱,满足了这一波批量的装裱需求,由此得到稳步发展。

“一般来说,机器装裱一天能完成二三十幅作品,价格较低。手工装裱,再勤快,3天最多完成装裱20幅左右作品,手工造价更高,但能保证质感,更显隽永。”王伟华坦言。

在机器装裱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裱工有的转行了,有的买了机器设备做机裱,目前惠州市区坚持手工装裱的手艺人已屈指可数。

当书画作品不单单只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以一种投资商品流入市场后,人们对传统手工装裱始终保持着需求。

“具有收藏价值的传世作品,可以通过精心的装裱延续生命。”让王伟华坚持至今的便是——从字画保存周期和二次揭裱等方面而言,手工装裱是对书画最长久、最安全的传承,真正热爱传统书画的人自然会明白手工装裱的价值。

手工裱画需要几天时间,手工裱画全过程(7)

寻找更多有心同路人

俗语说:三分画,七分裱。中国书画的完美展示与久远保存,装裱的作用功不可没。因为装裱师是书画的“美容师”,书画墨宝一经装裱,方能神采焕发、跃然生动,不但锦上添花,增强艺术效果,而且便于舒展、悬挂、欣赏,并延长观赏收藏时间。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绮云阁五代人传承的书画装裱技艺,远超于他们自身所认为的祖业经营和生计所需,成为当下惠州文旅部门抢救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为他人作嫁衣的传统装裱师,也从幕后走到台前。

2015年2月,由绮云阁申请的惠州书画装裱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入选惠州市级非遗项目。此前,王伟华成为惠州书画装裱制作技艺的县(区)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自古以来,书画装裱技艺一直处于保守的状态,多为父子相授,祖孙相传。外人欲从事这一职业,必须经过拜师,做几年学徒,方能出师,进行独立操作或单立门户进行经营。

“接到展示惠州书画装裱技艺的通知,我只要有空都会参加。”成为非遗传承人后,王伟华为将惠州书画装裱技艺传播开来,经常参加各种文化展示活动,寻找更多有心的同路人,努力打破拜师学艺的陈规。

王伟华还加入了惠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不时开展传统书画装裱技艺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手工装裱对书画的重要性,让装裱技艺焕发新的光彩。

“好的装裱就像给书画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每位画家、书法家都需要一个有经验的装裱师。”挺过疫情三年,城市恢复往日生机,惠州书画展览开始活跃起来,王伟华的订单也接踵而至,忙碌的案台工作随之而来。

一直让王伟华犯愁的是,作为惠州书画装裱制作技艺的百年老字号,绮云阁第六代传承人却难以寻觅。一方面,儿子回来继承祖业的意愿并不强烈;另一方面,曾经有意来学习的年轻人,大多只是对装裱这个行当有好奇心,这并不足以驱动他们长期坚持下去。

“学装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讲究慢工出细活。长期的伏案工作,辛苦繁琐而单调沉闷,但只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长期坚持下来,还是可以维持一家生计的。”王伟华仍然心存希望,“我现在60岁了,还干得动,还能继续干下去,现在且做且看,有缘人总会到来。”

【文字】南方 记者 糜朝霞

【摄影】南方 记者 王昌辉

【作者】 糜朝霞;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