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女史学家、文学家,与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她出生儒学世家,家学渊源,尤擅文采,是大文豪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姑祖母是位比上卿,爵比列候的班婕妤。
她整理《汉书》、完成八表、传播汉书。著有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谕、上疏、遗令等,共十六篇,其儿媳丁氏曾编撰成集,今佚。其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她还是汉和帝刘肇后宫皇后及诸贵人的授课老师,诵读经史。她品性高洁,身心如莲,贤能有德,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后世亦称“曹大家”。
她就是班昭,字惠班,她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着,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她接替兄长班固续写汉书,成为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个修史的女历史学家。
说起治史,必定要提“三班两司马”,两司马说的是西汉的司马迁与北宋的司马光,而三班,说的是班昭的父亲班彪、班昭的兄长班固以及班昭,这一家子着实厉害、彪悍,让人心生敬畏。
《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由班彪起头,班固著写,班昭续写,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一个家族的心血,终于得以彪炳史册。而班昭作为女子,也因此彪炳史册。
《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跪在东观藏书阁外,为聆听班昭的讲解。
《汉书》多用古文字训诂,辞意深奥。又涉及了很多古代的典章制度,寻常人很难读懂、参悟。这样的情况下,朝廷重视起来给予大力支持,班昭选择了十位高才学子,传播和普及《汉书》。想象班昭授课时,马融和一众弟子正襟危坐,毕恭毕敬,不敢发出一些儿声响,认真聆听。而班昭仪态落落,声音里隐藏着智慧的从容,她的思想从深邃的幽潭中出来,化成了芬芳,氤氲在大汉的天空之上。这个场景,叫后世的多少知识女性砰然心动啊!
于是就有人评论说:“不如班家大家,拥百城书,使海内豪贤,皆北面也!”
豪贤北面的故事,将一代一代的流传,成为知识女性的经典励志故事。
02班昭有过两位哥哥,一是班固,一是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由班超的言语演化而成的,他智勇过人,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三十年之久。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儿子班勇随安恩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带回他给皇帝的奏章: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西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见故土。”
浓郁的叶落归根情结,跃然纸上。然而奏章上呈,三年没人理会,皇帝不曾应允。
班超郁闷了。知悉此事,班昭提笔,用一个文学家的细腻笔触向皇帝委婉陈述衷情:
“妄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赏,爵列通侯,任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固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询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其全力,以报答天恩,迫子岁暮,犬马齿索,为之奈何?
蛮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好究之原,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感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身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禄。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候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猝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她呈的奏疏,因非常精彩,被整篇保存在《后汉书班梁列传》之中。其中最精彩的不是她对兄长的感情,而是她在其中表现出来的卓越见识。在奏疏之中非常详细了分析了西域的形势,陈述了班超所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客观看待事情的本质,让皇帝明白,这么复杂的形势,必须要有得力的人前去处理,而班超却已经年老体衰,实在不能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应该派年轻力壮的人前往坐镇。
一封奏章,可以看出班昭不仅仅拥有才华,她对形势把握非常准确,有着一个出色政治家的优秀品质。
0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心志,然而班昭这一生,却是极其心累、心苦。丈夫早故,父亲已经归入尘土,班固已经瘐死狱中,而班超,历经艰辛终于回家,却只换来一个月的聚首,就真的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了。
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有得意也有失意。得意时不必忘形,失意时不必怀疑人生。平淡中和的心胸才能海纳百川、才能波澜不惊,从容一生,优雅一生,而班昭就是这样的人!
同为女人,我敬仰她!她有着一般女子所欠缺的坚韧!她有着大气度、大智慧,不为儿女情长所束缚,文字里流淌着淡定从容、优雅的知性气息。所著《东征赋》是《文选》收录的唯一一部女性作品。此赋写了班昭随儿子曹成去陈留赴任沿途的所见所感,并教导人们要坚持正道,敬业慎行。这是班昭留下来唯一的完整赋作,感情细腻真挚,语言凝练,全赋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
“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庶灵祇之鉴照兮,佑贞良而辅信。”(节选自《东征赋》)
惟有美德永垂不朽,身虽死而名望长存,世人皆敬重有美德和仁贤之人。吴国公子季扎说过:“卫国君子多而无患”,他的话可以相信,并得以验证。后来这里,衰落导致了患难不断,再也没有兴盛。我知是上天主宰着人的命运,因而凡事必身体力行,多与仁贤之人结交,以此来勉励自己。
赋的语言简明畅达,一气呵成,读来感人至深。一写离开京城的悲伤之情,二写离开京城的悲伤之情,三写缅怀先贤之情,四写体察民难之情。
“人生寿命苍天定,智慧才能庶众知。敬业勤行多努力,谦虚谨慎少谀辞。”班昭的文字,透着哲理,仿佛洞悉着这世间一切。
04“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用来形容班昭最为恰当!想想名留青史的班婕妤,她是班昭的姑祖母,相貌秀美,文才颇高,贤良淑德,《团扇诗》对后世影响深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班昭的才情相貌自然不会落后。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岁月悄然无声,班昭养成一个满腹经纶的女子,婷婷袅袅如莲,默默的散发芬芳,天资聪颖。民间传言早年的班固也不如妹妹。她精通儒学,天文地理政治哲学样样精通,学识渊博,远远超越了一般的男性知识分子。
班昭博学多才,生性安静娴雅。在皇宫之中,她提倡教育不分男女,她专门为女子编撰教材,为她们教授的知识,除了传统的“四德”之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她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到了邓太后,汉宫之中出现了“左右习诵,朝夕济济”的局面。
班昭身在皇宫之中,对朝廷内外的局势有了非常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又因为熟读历史,班昭很快表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汉和帝去世后,邓太后临朝听政,作为老师和“闺蜜”的班昭也开始辅助邓太后参与朝廷政事。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邓太后管理朝政,邓太后非常的器重他。后来母亲去世,按照规矩,做儿子的应该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夺情”必须承担一定的政治压力。
邓太后犹豫不决,准还是不准?于是想听听班昭的建议。
班昭于是上疏说:“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尧舜之政,广开言路,兼听狂夫、村民之见。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沥胆,以报皇恩。”
言意: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大将军现在功成身退,正是当时!
邓太后认为这话有道理,于是批准了哥哥的请求。
而事实上,邓太后的这位兄长,为政残忍暴虐,已经引出了很多问题,班昭这番劝谏,一面是为邓氏家族考虑,一方面却是为国家朝廷考虑。她的进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戚与朝臣之间的矛盾。
情商之高,令多少儿郎汗颜!
班昭七十多岁去世,邓太后为她素服举哀。此番殊荣,班昭当得起!
04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
马融读后认为很好,让自己的妻子、女儿学习。
说《女诫》是一本书,还不如它是一篇文章。因为总共也就一千六百字,但是这不到两千字,却被列进了《女四书》,成为后来两千年女子教育的经典读本。
《女诫》其《妇行》篇中,班昭认为:“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妇德;不胡说八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垢辱,是为妇容。”
我个人认为“德、言、容”非常实用,适时于各个年代的女子。女子该当如此:品性端良,多听少说;言行得体让人如沐春风;仪容整洁,气质优雅!
当然《女诫》里面的老旧思想,我是不提倡的!要做就做班昭这样的女子,不做她文字里禁锢住的女子。作为新时代女性,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爱情面前女人要更为洒脱,才是!
作为女子,班昭的学识超过一般男子。当没有人能接续《汉书》的时候,她毫不推辞,当一群男子危坐的时候,她慨然授课,不见忸怩。她还提倡受教育权男女平等,让邓太后将宗族子女五岁以上集合起来一起学习儒家经典。这样的女子,让人从心底认可、敬仰!
历史的长河奔腾向前,永远也不会止息。班昭这颗明珠,将永远镶嵌在历史长河的堤岸上,熠熠闪光。
她是班昭,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班昭。
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徐钧: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
康有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
“文姬胡笳班昭史,道韫柳絮清照词。”班昭以她出众的才华,镌刻史书一抹倩影,成为了后世女性敬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