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年间,有个叫杨震的人,他把自己的书房题名“四知堂”,他本人被美誉为“四知先生”。有一次他到山东东莱任太守,途径昌邑,曾经他向朝廷推荐的才华出众的王密热情款待了他,并在夜间到他住宿的驿馆给他送了10两黄金,杨震非常震惊,对王密说,曾经推荐他是因为他很有才学,而且很懂礼。而王密却以为杨震不收他的礼,是怕坏了他的名声,于是说道:天黑了,你放心收下吧,没有谁知道。杨震斥责到:“你送黄金给我,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谁知道呢?”。
“慎独”之道就在于培养和强化人的自重、自爱、自律意识。一个人不能自重,便失去了人格意义上的自爱,没有自重、自爱,也就很难做到严格自律。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做的事别人不知道;另一种是你只是有一种想法但没有实施,别人更不会知道。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严格地按照道德规范去做,也就真正做到了“慎独”。
然而,要真正做到“慎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因为“独”从而导致很多人不“慎”。既然没有人看见,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也不会知道,那么我就可以放纵一下自己了。
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要求,人们只有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实践“慎独”。我们“慎独”并不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此时我们面对的是自己赤裸裸的灵魂,我们之所以在别人面前有些事情不敢做,是因为别人在自己心目中有一席之地。那么为什么在独处时这些事就敢做了呢?难道就没有人看见吗?
我们很多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在亲朋好友面前,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都会拿道德的标准约束自己,但是一旦独处,却往往开始放纵自己,随地吐痰,闯红灯,捡钱不还等等,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你潜意识中的一种行为,当有一日,你扪心自省时,看到你灵魂深处的不堪,还能坦然处之吗?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是的,无论何时,都要小心谨慎、以此为戒,要随时随地要求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