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字仲德,本名立,后被曹操改成了“昱”字(原因后边说)。老家在东郡东阿,也就是今天山东阳谷。
程昱身高八尺三寸,长着漂亮的大胡子,《三国志》称其“美须髯”。
很多人看《三国演义》时有个印象,文官和武将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不同职业,其实在三国时代,很多人才并没有严格意义上文臣武将间的界定。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鲁肃是一个厚道老成的知识分子角色,其实在《三国志》中他是个颇负武勇的人,而曹营的毛玠,我最早看《三国演义》时一直还以为他是个武将,后来看《三国志》才知道他其实是个偏向于文臣的角色。
在《三国演义》中,程昱是个标准的谋士形象,大家可能不知道,正史中的程昱,还是个颇为勇武的伟丈夫。
黄巾之乱的时候,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过起义这种事,未必所有人都抱着正义的想法,很多人都是为了在这乱世中捞上一笔。
程昱老家的东阿县县丞王度就是这么一个投机分子,他一听说黄巾贼乱,心想自己这样的小吏一年俸禄不过那么一点,不如铤而走险,响应起义,当年刘邦就是这么起家的,自己如果运气不错,是不是也能弄点好处呢?
抱着这种想法的王度反了,为了表明心志,他把县中的仓库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然后宣布起义。
东阿县令胆小如鼠,见王度造反,连夜翻墙跑了,而东阿的老百姓见县长都不见了,纷纷拖家带口向东面的渠丘山逃去。
可是逃跑的人心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家贫如洗,在哪呆着都一样,而一些有钱的大户自己的财产家业还都在东阿,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程昱也在逃跑人员之列,但他很想回去,倒不是因为万贯家财难以割舍,而是从一开始他就知道王度难成大事。程昱一直派人暗中监视王度,发现虽然王度得到了东阿县城,却不可能守住这座城池,因为王度竟然在离东阿五六里外的地方屯兵,为的是去抢劫更远的州县。
程昱知道这是个机会,很有可能一举夺回东阿的控制权,便找到了县中大户薛房等人商量:“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势可以测知。他不过想趁机虏掠财物,并没有坚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们为何不相继回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谷米,如果运气好,能找到县令来和我们共同坚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时向他攻击,王度便可破了。”
薛房等人急于要保住城中的财产,都同意程昱的建议,但是这事跟其他没有走的官吏和百姓们一说,却没人愿意跟着一起干。
程昱一阵气恼,怒吼道:“愚民不可共计大事!”可是干事情不能光靠吼,还要有勇有谋。
冷静下来之后程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偷偷派几名骑兵来到东山上,然后高举旗幡大呼:“贼兵来了!”
薛房等人远远望见,以为是王度打来了,便再次召集身边的官吏和百姓,对他们晓以利害,总之一句话,你现在不去拿下东阿县城,那么就只能在这等死了。
生死攸关的事含糊不得,所有人都跟着薛房去打县城,而途中又遇到了越墙逃跑的县令,更是喜上加喜。
一支半职业化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县城,县城竟然一点防御都没有,人们这才开始佩服程昱的判断。
听说东阿城丢了,王度实在是难以遏制自己的怒气,所以率兵回来攻城,妄图再次攻下东阿城。不过东阿百姓知道,如果城关被攻破的话,自己的性命必然不保,所以纷纷奋勇守城,王度竟然不能攻破。
其实,王度所率部队中大部分是些失去土地的流民,战斗力可想而知,而站在城关的百姓个个都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战,那些贵族大户目的更是明确,他们要保住自己的家业,不舍命,更不舍财。
打仗如果有了动力,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东阿的官吏和百姓们现在就有一种打仗的*,想要把王度一举歼灭的*。
先坚持不住的是王度,他见眼前的这座城池是这么难以攻克,便萌生了退意,可是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程昱的眼睛。
程昱开始征集城内的年轻的壮士,准备对王度实施反突击,因为前一次的正确预测,大家都很信任程昱,报名的人数很多。
程昱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东阿吏民,对王度军实施反突击。
王度大败而走,而东阿也得以保全,这就是程昱,你不能只把他理解为一个简单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他更是一个型男,颇为英勇的人物。
初平中(汉献帝年号,具体时间不祥),兖州刺史刘岱想招程昱到自己的帐下效力,程昱嫌刘岱这座庙小,成不了大气候,死活不肯去。
后来刘岱再次叫人去招程昱前来,程昱知道刘岱虽然不是自己要效忠的人,却也算对自己十分礼遇,还算给面子,便投了刘岱。
后来刘岱为黄巾军所*,兖州成为了曹操的地盘。曹操兵临兖州,招请程昱,正当大家都以为程昱会再次拒绝的时候,他居然一口答应下来,美滋滋地去曹操那里报到去了。
程昱将行之时,乡人十分疑惑,刘岱礼敬有加,封官加爵程昱都不去,还以为他是要做隐士呢,没想到曹操一叫他就去了,便问他:“怎么你前后的行为如此相背?”程昱却只笑而不应。
其实,用《史记》中陈胜的那句话,回答最合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