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故居里有什么,丹阳市马相伯故居还修复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7:13:56

马相伯,1840年生于江苏丹徒,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人士,复旦大学创建人、首任校长。1939年11月4日在越南谅山逝世,遗著有《马相伯先生文集》等。马相伯在上海的旧居有松江泗泾、徐汇土山湾、重庆南路万宜坊等三处。

马相伯故居里有什么,丹阳市马相伯故居还修复吗(1)

图说:松江泗泾的马相伯故居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摄

学贯中西德高望重

马相伯语通六国,学贯中西,是近代中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将其聘为南京第一任市长,后转任江苏都督府代理都督。袁世凯称帝后,他怒斥“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马相伯是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元老于右任均是其弟子。

马相伯的矜贫救厄义举,中外闻名。1900年,年过半百的马相伯将松江泗泾、青浦等地的3000亩良田和上海卢家湾、董家渡地产等全部捐出,出资在土山湾建慈云小学。1903年,马相伯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并任校长,1913年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14年,其子君远不幸病故,弟子们鉴于马公毁家兴学,家无余资,遂筹资为其寡媳、幼孙作教养费,但马相伯毅然将该款移作启明女子中学(今上海第四中学)的教育经费。1925年,马相伯参与创办北京公教大学,次年,学校改称辅仁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马相伯深感国难深重,为抗日救亡,策杖奔走,发表《为日祸敬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连续4个月发表了12次国难广播演说,并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

当时,马相伯先后发起组织中国国难救济会、上海各界救国会、江苏国难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他在徐家汇土山湾蒲汇塘路55号董恒甫职校老教学楼3楼的居所“乐善堂”,俨然成了上海各界救国会的“司令部”。因此,1939年当他百岁高龄时,举国庆贺,远在陕北的中共中央也电贺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1937年8月,淞沪抗战失利。10月,应冯玉祥和李宗仁邀请,马相伯全家由南京避居桂林。刚住了一年,广州沦陷,桂林也危在旦夕,时任国民政府的监察院长于右任请求老师移居昆明或重庆。当时西南地区交通非常困难,马相伯一行不得不假道越南前往目的地。马相伯坚持不走出国境,陪伴他的家人只好对他隐瞒实情。当他们到达越南谅山时,马相伯已极度衰弱,于是滞留在那里。1939年11月4日,马相伯在越南谅山逝世,临终前还想知道抗战的消息。

三处旧居还原一生

位于千年古镇松江泗泾的马相伯故居,近年刚刚完成修缮工作。功能升级后的马相伯故居,基于建筑布局,以独特的江南元素、多样的展陈形式还原了马相伯的一生。泗泾的马相伯故居,又称马家厅,位于松江泗泾镇开江中路358号,为江南风格私家住宅,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蒲汇塘路55号是土山湾遗址,也是教育家马相伯旧居,这是马相伯1917年至1937年间在上海的寓所。目前,位于蒲汇塘路55号的“土山湾博物馆”恢复了马相伯旧居中书房和卧室的格局。

马相伯晚年寓居于重庆南路205号新式里弄万宜坊内41号,是一幢砖木结构的西班牙风格建筑。据报道,马相伯的养生秘籍,就是饮食和生活十分有规律。无论冬夏,马相伯早上5点起床,7点吃早餐,略进咖啡、牛奶或稀饭、鸡蛋。餐后看报,有时还要翻译外文。马相伯的午餐主要是鸡肉、汤或其他煮烂的肉类。午餐后,他会小睡一会。傍晚,马相伯阅读晚报。晚上7点晚餐,与早餐内容相同。夜里9点,马相伯准时就寝。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