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拿出某架望远镜时,总会被问到“它要多少银子?”和“它有多强大?”其实每个天文爱好者选择新入手的天文远镜的时候,成本无疑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关于“强大”的问题则代表了被误解最多的一种望远镜性能。声号称“强大”几乎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望远镜有3种不同的能力:聚光能力、放大倍数和解析度。最不重要的是放大倍数,但它往往被当做小型望远镜的卖点。最重要的是聚光能力。例如,在一架50毫米和一架100毫米的望远镜上使用相同的放大率,它们看到的土星光环会是相同的大小。然而,100毫米望远镜的集光能力是50毫米的4倍,因此用前者看到的土星光环也会亮上4倍。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因为大多数天体都相对暗弱,需要大幅提高亮度才能看清。图像在被放大之前必须是明亮的。在较好的视野下,只有太阳、月亮和明亮的行星所具有的亮度才会使集光能力不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就算有了足够的集光能力,放大能力依然受到其他的限制。在现实中,实用的最大放大极限大约是望远镜口径毫米数的2倍或英寸数的50倍。因此,一架标准的60毫米折射式望远镜的放大极限是120倍。当把这样一架望远镜的放大率提高到200倍时,图像会被过度放大而超出望远镜的第三种能力——解析度(器材区别微小细节的能力)。解析度的极限受到光和光学系统相互作用的制约。
过大的放大倍数不仅会超出望远镜的能力使得图像变得模糊,而且还可能导致望远镜几乎无法使用。因为轻微的振荡都会被极大的放大倍率所放大,使得视场中的恒星或者是星云在不停的颤动。另一个缺点在于大多数目镜为了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需要更小的目镜开孔,放大率越高,视场就越小,而小视场意味着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寻找天体并把它调到视场中心。而且,就算找到了天体,它也会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很快地运动出视场(除非望远镜配备了赤道装置和驱动装置)。
如果以上这些还没有吓退喜欢高倍率的新手,那么大气湍流和常出现的糟糕的视宁度所造成的问题则是最后一击。当大气湍流的强度最低时,只有在较好的视宁度下才能使用每毫米2倍(每英寸50倍)这一放大极限,而实际上我们往往只能用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放大倍数的正常选择如下:127毫米以下的望远镜口径的每毫米0.3~1.6倍,更大口径的器材为每毫米0.2~1.2倍。通过平衡聚光能力和放大倍数,做出最佳的选择。
如果我们看到某宝上宣称放大倍数远远超过光学系统所能达到的极限,那么最好还是换一家再看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