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段落大意,荷花淀第一段课文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23:35:42

荷花淀段落大意,荷花淀第一段课文原文(1)

第1页 作者介绍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1913年5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遥城村。1924年,跟随父亲前往安国县城上高级小学,开始接触到“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1937年冬,抗日战争爆发,孙犁加入抗战工作,并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的抗日宣传工作。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2002年7月11日6时,孙犁因病逝世,享年90岁。

1927年,孙犁在保定育德中学学习期间,以年幼想家,不愿远离为由(保定距家乡近200里),休学一年。同年,与本县黄城王氏定婚,两年后,遂与结婚。毕业后又去北平、保定等地谋事,直到1949年在天津工作后孙犁才把妻儿接到身边,并为她取名“王小立”。

孙犁虽外表傲岸,对家人却难掩其真情,虽然工作很辛苦,常常熬夜写作到凌晨一两点,晚上路过老母亲的屋子,都推门进去看看是否盖好被子。老母亲爱吃鱼,孙犁就专拣中段儿往她碗里夹。他与农村妻子伉俪情深,虽然二人文化差距巨大,却一生恩爱,相携相扶。

孙犁写过,母亲和妻子是他文学语言的源泉。正是质朴的劳动妇女的美德,奠定了他早期作品的基调,使他进入繁华的城市后,还联结冀中平原的地气,孙犁曾用过笔名“石纺”,是大女儿曾经工作的厂名简称,也用过“纪普”,“普”是他早丧的爱子名字。孙犁有三女一男四个孩子,孙晓玲是他最小的女儿。孙晓玲生活在天津,曾任职于邮电系统。孙犁的孙子是孙瑜,外孙女是张璇,均为天津市的新闻工作者。

2002年7月11日,孙犁逝世后,河北省安新县人民政府在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修建了孙犁纪念馆。纪念馆为三合院仿古建筑,坐北朝南,正门中间挂着诗人贺敬之题写的"孙犁纪念馆"牌匾,纪念馆南端为六柱木制碑亭,正面两柱有孙犁撰写的楹联"梦中屡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碑亭中间为汉白玉石碑,正面书"荷花淀派创立者孙犁"。中轴线上建有木制牌楼,孙犁所书"大道低回"牌匾挂牌楼中央。牌楼和展厅之间是孙犁呈坐姿、高3.3米的汉白玉雕像。孙犁纪念馆正房为主展厅,分七个部分,展示了他的生平与创作。

荷花淀段落大意,荷花淀第一段课文原文(2)

第2页 内容概要

小说通过白洋淀水上游击战的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的生活,尤其是集中展示了人民在战争中显现出来的美好心灵、坚强品质和高尚情操。

小说以水生向妻子述说自己报名参军的事开篇,着重描写了水生嫂依依不舍的心情。接着主要写水生嫂送走丈夫之后,与四位妇女同往战地探望丈夫,途中碰到日寇的大船,在日寇的追赶下,水生嫂等躲进荷花淀,在游击队的巧妙接应下歼灭了敌人,她们在胜利的欢笑中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尾声写水生嫂们也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在荷花淀里抗击敌人,保卫家乡。

作品以这些平凡的生活片断,生动展现了在斗争生活中锻炼成长的白洋淀地区劳动妇女的崭新精神风貌,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乐观主义精神。作品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了农村青年干部水生大公无私、勇敢坚定的高贵品格,而以大量笔墨刻画了水生嫂们的动人形象。

作品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她们朴实、勤劳、深明大义、爽朗明快的性格特征。特别写出了在她们多姿多彩、温柔娴静的外貌下蕴含着的坚韧顽强的不屈斗志,突出表现了这些普通劳动妇女平凡之中的伟大与崇高。作品对水生嫂月下织席的那段精彩描写,就是体现这种性格的典型细节。对年轻妇女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是《荷花淀》,也是孙犁整个创作的重要特色。

《荷花淀》不仅是孙犁的重要代表作,也被称作是整个“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也是中学语文课本的重点保留篇目之一。

荷花淀段落大意,荷花淀第一段课文原文(3)

第3页 写作背景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着重刻划了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形象。

作品发表后,在文艺界影响很大,许多作家都研究和学习其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不久就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即“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后期最有影响而又各具千秋的两大文学流派。

人物介绍

水生嫂:女主人公,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水生: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 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 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荷花淀段落大意,荷花淀第一段课文原文(4)

第4页 读者评论

1、读孙犁的《荷花淀》,感触最深的,首先一定要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才能明白当年被蒙羞的耻辱;是中国人才会了解当年的英勇;是中国人才会懂得今日的来自不易。

2、《荷花淀》生动形象的再现了中国朴实的农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生死殊搏。从一个个字中展现出中国农民的朴实和英勇,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日本鬼子的凶狠和残暴。

3、中国现代作家茅盾评:“孙犁有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是那种布衣简食、淡泊明志的作家。他选定了清贫的作家之路,并始终如一地持守一个作家的良知。”

4、中国当代作家铁凝评:“孙犁先生高尚的文学品貌在文坛永存,孙犁先生对文学晚辈至诚的关爱我将铭记终生……这位作家独树一帜的价值,将在以后的岁月中越发显现出来,孙犁先生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和渗透力,是不会消失的,不会泯灭的,相反,它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凸现出来。”

第5页 名言佳句

1、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

4、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5、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6、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未完待续)

荷花淀段落大意,荷花淀第一段课文原文(5)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