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身大花楼木织机前,“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诚足踏脚竹,抛梭织纬。暖灯下的染色丝绒微微泛着光泽,交错跃于织物之上。“拽花工”横坐花楼上层,按过线顺序提拽经线。经纬交织间,纹式层次初显,虽未见得全貌,亦能从机杼声中感受“寸锦寸金”之精妙。
孔翠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一首《望江南》得以窥见明代云锦的天工织巧。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一,可追溯至东晋末年的南京云锦因纹饰绚丽、灿若云霞而得名。随时代发展,云锦中的库锦、库金及库缎3种主要工艺均可用现代机器生产,唯有诞生至明代的妆花工艺,因纹样多变,可在不同质地的织物上达到逐花异色和无施不巧的地步,至今仍无法被机器替代。
2006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也是这一年,陈诚决定追随父亲脚步,踏入曾与他相距甚远的“锦绣世界”。
“一开始做的是织机设备改造工作,和我大学专业相关。后来决定转行学习云锦织造技术,从零做起。”陈诚父亲是云锦研究所的一名工匠,自小耳濡目染的他对云锦织造工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挖花妆彩……父亲口中的织造技法化成了他进阶路上的必修课程,等待他一一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