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阅读在中小学校园提升到了应有的新高度。阅读力是学习能力的脊梁,是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综合能力的基础,也是人终生学习的必由之路。
我大学学的是外国文学,编辑是编外国文学,参与过“诺贝奖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的编辑,担任过“村上春树精品系列”的策划。近三年来,策划出版了由王蒙任总顾问,朱永新、聂震宁任总主编的“亲近经典”系列120卷及有声融媒体读物。结合自己的编辑、策划以及翻译工作的感悟,就阅读与教育话题里外国经典阅读这一议题,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为什么要阅读?
教好学生是老师的初心,如同出好书是编辑的初心。有了好书,就有了阅读的底料。选择好书去阅读,自然能教学相长。那么,老师,一个以树人、立人为主旨的职业,作为学生灵魂的守灯人、孩子内心世界的领航人、学子精神坐标的奠基人,以怎样的姿态来引领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学生,从哪些创新思维引导他们畅游书海、阅读世界名著?选定哪些名著?从哪些维度去寻求更具体系、更契合经典阅读的内在规律,并与内在规律环环相扣呢?
阅读与教育,如同人的呼吸,须臾不曾离分。可见,要搞好教育,需专心研究阅读。老师的阅读理念与垂范选择至关重要。老师是学生望得见风景的一扇大窗,是通向大海深处的栈桥。老师的气度与视野、内蕴与沉淀,是激发莘莘学子创意潜能的催化剂,是指引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点金术,是锤炼学子成长的炼丹炉。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快餐阅读盛行,动漫、视频丰富的读图时代里,远见之士皆有共识:阅读名著是提升学习力的最佳途径。
经典名著,可谓浩如烟海,洋洋大观。小学阶段要有小学生的名著地图、名作家地图。老师要给自己预备教育名家名著地图。老师要建立自身的认知系统,从教育职业的角度,开展基础阅读,了解教育发展史,在理论架构上完成第一步。万丈高楼平地起,起于初心,起于先哲们的长情陪伴。除了中国的孔子、孟子、庄子、朱子、王阳明、陶行知等先哲外,国外的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蒙田、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的理念要时时温习。要关注的著作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蒙田的《论儿童的教育》,卢梭的《爱弥尔》,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顺便提一下,国内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朱永新的《致教师》,聂震宁的《阅读力决定学习力》等也应阅读。
还要利用互联网,广泛了解现当代教育体系发达国家的经验:丹麦的素质教育与实验室实践、美国的翻卷课堂教学、以色列的提问式学习,德国的小学教师为什么难当且收入颇丰、欧洲数百年的研学传统、日本近代的教育国策等。
二、课外阅读师生读什么?
小学语文中的“快乐读书吧”,涉及阅读大量中外经典名著,加大了外国名著类的阅读力度与强度。体裁也极为丰富,广罗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长冒险小说、科普科幻等青少年感兴趣的类型。
按体裁来说,童话类:《安徒生童话》(丹麦)、《格林童话》(德国)、俄罗斯童话、印度童话。寓言类:《伊索寓言》(希腊)、《拉·封丹寓言》(法国)、《克雷洛夫寓言》(俄罗斯)。民间故事:阿拉伯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法国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世界经典神话、希腊神话、非洲神话、古巴比伦神话。科普经典:美国科普、俄罗斯科普。成长小说:英国成长小说、俄罗斯自传体小说、瑞典科幻冒险小说、美国成长冒险小说。
涉及的作家,按国别分类如下。美国:房龙的科普知识类《地球的故事》,马克·吐温的冒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英国:丹尼尔·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路易斯·卡罗尔的奇幻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法国:吉罗夫人的《列那狐的故事》。俄罗斯: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卡达耶夫的童话《七色花》,米·伊林的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维·比安基的科普书《森林报》,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其他欧亚国家:希腊的伊索、 丹麦的安徒生、德国的格林兄弟,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的科幻冒险小说《骑鹅旅行记》、印度泰戈尔的童话《愿望的实现》。
而在不同特点上,需要我们从更多的角度来加以定位、梳理。
从时空角度,由国家地区的角度分析,随着文明的变迁,尤其是随着欧洲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兴起、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文体呈现出如下清晰的脉络:始自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再到童话创作、冒险成长小说,拓展到科普科幻等。地域则从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中国,延展到法国、英国、美国,以至全球。
从容量的角度,经典作品的容量即字数,也是由少而多,从薄变厚。这跟造纸术、印刷术的科技进步直接相关。
从语言的角度,经典读物的问世,地域流布越来越广,多种语言均有经典诞生。这是通讯发达、交通顺畅等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文化多元的有趣例证。
从内质的角度看,人物角色更多元,个性展现更丰富,矛盾冲突更深潜,情节演化更曲折,主题体现更庞杂繁复,文本结构也更为多样化。这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创作思潮息息相关,跟其他载体如影视、戏剧、音乐、舞美的作品也密不可分。
这样一来,当老师阅读任何一部作品时,打开群星浩繁的世界文学地图,它就是一棵有紧密关联的经典,而不是一株孤单的会思考的芦苇。借用东方文豪苏东坡的话,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胸中气象,豁然开朗。万物互联,中外关联,对于以世界上最美丽的中文为母语的小学生来说,一出发便置身于世界文明的丰饶之海里。
除了“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推荐,还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比如从国家的角度,可以加入一些近现代强国的读物。如亚洲的日本,包括广为人知的成长故事《窗边的小豆豆》,金子美玲的纯朴天然的儿童诗歌《向着明亮那边》,佐野洋子的《活了100万次的猫》,少年读物《起风了》,《宫泽贤治童话》,日本名师桥本武一直带领学生读的中勘助的文学读物《银汤匙》等。
英美的读物,也要加强一些选读。如英国小学生喜欢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纳尼亚》《野兽国》《小熊维尼》《小飞侠彼德·潘》《格利佛游记》;美国小学生爱读的《夏洛特的网》《小屁孩日记》《绿野仙踪》《奇迹男孩》《时代广场的蟋蟀》《兔子坡》《神奇校车》等。
全世界小学生都喜欢的《小王子》《昆虫记》《圣经故事》《元素的故事》《捣蛋鬼的日记》《青鸟》《长袜子皮皮》《丁丁历险记》《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西顿动物故事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物种起源》《安妮日记》等等,也要列入推荐选读书单里。
从老师自读的角度来说,或初读,或重读,都是必经之路。恰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言:“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读的书。” 老师的阅读花园,与孩子的成长花园,一棵阅读树紧接着另一棵阅读树,何其温馨馥郁。
三、师生怎样读?
这个问题,如同禅宗的以手指月,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自己喜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标准答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好为人师者,才能做好老师。一翻开书本,老师便脱然迈入了一个忘我的境界。老师打开七孔八窍,就一定能弹拨孩子的心弦,触发孩子的灵犀,进而让孩子自发地思考,主动去学习。日本乡村教师桥本武对此颇有心得,值得借鉴:“我不要学生的标准答复,只要学生真实的感受,跟当时的想法,并记在笔记本里。”“在好奇和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自发的查阅、自己的思想和真实的感受,才能成为真正属于学生一辈子的财富。”
比如《非洲民间故事》《克雷洛夫寓言》等等,越沉下心读,发现里面确实有料。在非洲故事里,兔子确实十分聪明狡黠,连雄壮的大象也自愧不如。成语“狡兔三窟”,果然大有来头。兔子的三窟心理学,深得个中三昧。灵龟也时常出现在非洲故事里,它呼吸徐缓,吐纳天地真气在内里。庄子的涂中龟,曹操的《龟虽寿》,都会立马跳跃到我们的联想里。于是非洲,就又不止于名著《走出非洲》,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亡灵书》,不止于金字塔、尼罗河,不止于稀树草原的雄狮与角马群、好望角的鲸群,不止于600万年的人类始祖的一支,不止于一位名叫“露西”的人类祖母。非洲,它是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一员。
同样是寓言,克雷洛夫重点在点睛之尾。比起言简意赅的《伊索寓言》,诗体化、富于乐感的《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的时代特征重在教化,重在载道。三大寓言,既各有千秋,又相互关联。阅读寓言的趣味,一下子就大大提高了。
童话是更早进入学生们的阅读书单。《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直在中国广受欢迎。《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灰姑娘》,孩子们熟悉得能复述,能绘声绘色地演绎。这些故事,老师也可以回想起小时候的阅读经历,分享不一样的时代里的阅读体验。时光荏苒,经典依旧。
在这里,我要重点提一下,由于5G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校园数字化教室的兴建,老师们足可一饱耳福,收听大量优秀的有声书、演播剧。譬如大众平台喜马拉雅、教育平台小盒科技、青少年有声品牌“小未读书”“小荷听书”等,都是头部之选。张开耳洞,再开脑洞,通过立体化的收纳,成为自身的滋养。很多经典都拍成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学习手段十分丰富。
入选语文教材的科普读物,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新趋势。科教兴国,要从小学生抓起。汇集身边熟悉场景的《十万个为什么》,展现冰天雪国森林四季动植物风采的《森林报》,以及描绘地球风貌及大洲大国特征的《地球的故事》,都是世界科普大家的精品。选品由小到大,由近而远,从身边小事到地球星斗,引导学生们迈向更大的天地,激发孩子们对未知的追问。
这里要提几部中国科学家的科普力作。一则科学无国界,科普无局限;二则这几本著作都谈到了全球的科技概貌。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把地质学家历经千山万水考察地岩层,抚摸岩层与化石,比喻为翻开地球这本大书的一页一页,“行万里书,读万卷书”在地质学字、人类学家、气象学家身上是何其生动的展现。贾元坡的《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把细菌世界描绘得生动丰富的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中国作协普科协会负责人、首届南极科考记者金涛的《暴风雨的夏天》等,读来甘之如饴。另外,原创科普杂志《少年时》,是小多公司五六年来的心血的结晶,跨学科的视野,与文艺范的抒写,瞄准科学前沿,实在是热心科普的老师的不二之选。世界众多诺奖得主、科学奖获得者与中国院士,都诚挚地奉献了他们的真知卓见。
五六年级的文学阅读,重点放在成长的主题,迎接小学生从童年迈入少年时光。美国伟大作家马克·吐温的冒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英国现代小说先驱丹尼尔·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热衷于描摹灵梦世界的路易斯·卡罗的奇幻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都是青少年人生成长的重要驿站,是幻想展翅试飞的航站。小小冒险家们,有的与小狮子交了朋友,成了狮语者。有的跟纸牌人生活在一起,自由自在。年少向往海洋、不冒险无乐趣的探险家,跟野人生活在了一起,历难28年之久。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这些全然在梦中建构的画面,与少年时代的好奇求知心理,形成了良好的呼应,用文学与想象的长臂,接通了少年探索未知的电缆。而这些作品,也完美地回应了作者们生活的时代,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员,探险荒野、开疆拓土、航海远征、告别父母怀抱去野外拥抱自然,都是意气风发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新主题,是美国拓荒者开发西部过程中的小插曲。
无论是参加校内的阅读小组,还是教育部门组织的研讨小组,以及网上的各种微信教育交流群,均会大有斩获。
重任在肩,非我莫属。教人成材,阅读先行。(文/汪正球 作者系韬奋基金会韬奋书局总经理、新华网悦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