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讲解,如梦令简单概括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1:15:44

写诗,对女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偏偏有一些女子不囿于闺阁和柴米油盐,勇敢地拿起笔,书写自己的诗意人生。她们,以优雅的姿态在红尘里绽放她们,低吟浅唱着自己的绝世传奇。假如女诗人们穿越到现代也许比今天“乘风破浪的姐姐”还要妖娆动人、风情万种!

诗词的语言和文字都太美了,让我们忘了它其实如此贴近生活。走出书斋,走出教科书,在我们的生活中,唐诗无处不在,这才是唐诗恒久而普遍的影响力吧。

如果各位有机会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的两行长联。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我研读诗词有一个切身的体会,便是像易安词、纳兰词不可轻易触碰。一旦触碰,便欲罢不能。

有时候我不禁会想,七十多岁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一个人在孤单的院中,写下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每天清晨,她看着仅剩的书册和赵明诚当年手书的《金石录》,悲叹地说:“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面对逝去,李清照只能端起酒杯来寻觅,樽前谈笑人依旧。

我想,经历了无数苦难的李清照,在晚年每日醒来,眼前所及,心中所想,大概便是她与赵明诚一起费尽心血收藏的金石字画了。

她唯有从这些金石字画上可以寻觅到五十年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初恋,寻觅到《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新婚燕尔,寻觅到“赌书消得泼茶香”,寻觅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两情缱倦。可是寻觅的结果却只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倒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

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唯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在整个人类的社会结构里面,男性被塑造成为一种状态,女性被塑造成为另一种状态。本来在各自的天性上,他们也许是有区别的,可这种区别又是文化的习惯,一旦这个习惯沿袭久了以后,大家就习以为常,觉得天生如此。我想从给孩子命名里面,就会看得很清楚,比如男孩子常常叫“雄”,还有很多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都会寄托在男孩子身上。

当我们谈李清照的时候,恐怕一直要抓住一个东西,就是女性观点。因为在数千年的文化当中,其实没有多少女性观点。我的意思是说,即使在今天的某些时候,都不一定有女性观点,什么叫作女性观点?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难讨论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会被责骂,说你为什么觉得女性一定要是这样子?比如说在一个社会里面,要强调两性平权的时候,女性被重视,往往就会认为她的服装、她的讲话、她的姿态、她的做事态度,都应该男性化,大家认为这才是两性平权。可是你看李清照的词,她没有忌讳女性的特征,女性的柔软、女性的委婉、女性的某种特殊的情思,她都在很直接地表现。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到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几句不经意之间就构筑了一个多样的时空场景,一句昨夜雨疏风骤,立刻展现了两个时空坐标,那第一个时空就是昨天晚上的时间到帘外的空间花园里,那昨夜雨疏风骤,就可知帘外夜色里的风雨,那帘内人是看不到的。

如梦令讲解,如梦令简单概括(1)

其实她是有一点儿俏皮。她用字很俏皮,比如“绿肥红瘦”。春天过完了,花都凋零了,“红”是一种颜色,可是她用“瘦”来形容红;绿色越来越多,她用“肥”来形容“绿”。其实“肥”和“瘦”是很难入诗的——瘦还好一点,肥更难入诗。李清照的“野”或她的俏皮其实是好的,她比较大胆,常常用这种有点儿像俚语的文字。我觉得大概由于女性不是在正统文化里,她反而会比较自由。我们特别提到过,当一种文化成为道统以后,大家所受到的拘束也就比较大。那么女性如果出现的话,她反而可以跳开这个道统给她的某些限制。而是听到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里夜色里的风和雨,就像一首交响曲,帘内人用它敏感的内心敏锐的听觉去感受雨点的疏密和风声的环节,那第二个时空场景是什么呢?就是接下来就到了睡醒了以后,试问也就是到了早晨的空间和帘内的空间了。这个时候,昨夜的风雨已经成了记忆,面对着清晨的宁静,帘内人的耳畔,却似乎仍然喧响着昨夜的风雨声,你看这两个时空的坐标里啊,一,暗含着一动一静,从昨夜雨疏风骤到今天早上的静谧安宁,从昨夜风雨里的聆听。

如梦令讲解,如梦令简单概括(2)

然后到今晨醒来,回忆里的那种满满的难以释怀,所以在这两种空间里面就形成一种冲击,那么在这两个场景之内,帘内人那种梦幻般的心理体验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六个字最关键,浓睡不消残酒,从前有人用市里的逻辑来质疑过哦,既然说浓睡不消残酒了,又怎能知道昨夜雨疏风骤呢,又怎能听得那么清楚呢。这其实恰恰是李清照了不起的地方,为什么听得那么清楚是因为惜花之情啊,对不对啊?为什么浓睡不消残酒呢?同样之所以在雨疏风骤的夜里,一个人畅饮独怀。

如梦令讲解,如梦令简单概括(3)

这是因为这种满满的惜花之情,在静谧安详的清晨醒来,帘内人低贱关心的事情便是他梦魂里萦绕不去的事情,于是脱口而出,试问卷帘人问什么都不用说,那只用看卷帘人的回答,便知却道海棠依旧,我们知道帘内人要问的是什么了。昨夜风雨里的海棠花怎么样了?所以卷帘人才会一句海棠依旧来作答,那卷帘人的作答是显得越是平常不在意,就越是反衬了昨夜听雨的那个卷帘人,他的一问他的牵挂,越发的在意,越发的不能释怀。

那也正是因为这种难以释怀的心情,李清照才或是反驳或是自言自语,倾吐了他自己最为重要的心声,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夜风雨摧折之后,那美丽的生命又如何能够海棠依旧呢,绿代表叶红代表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那肥是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你看刷过了以后吗?那瘦呢就是形容花朵,风吹雨打又要凋谢,满目狼藉,所以这让我想起了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怜雨西风护卷,人比黄花比瘦,这是解答销魂的关键。

收到这种词背后真正音乐的情绪,那就要提到这首词中最关键的一个人物,就是那个卷帘人,那一般解读都认为卷帘人就是李清照的侍女,一个小丫鬟,那知否好像就是对这个小丫鬟的反问,好像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姐的口吻,你知不知道啊,院中的海棠应该是红花稀少,绿叶繁茂才对这种情态生动俏皮,活泼自然。这让人看到一个吸花面春的少女,如在目前。那说实话,这种少女的形象是我们潜意识受到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倾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是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两首如梦令,里面一首有沉醉不知归路,一首是浓睡不消残酒何其相似李清照啊,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旅行照到静听了一夜的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到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李清照,难道不应该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差别吗?那我更认为是有的,而且差别还挺大,就是常记溪亭日暮的这首李清照,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是十四五岁的李清照,而我们今天讲的侬昨夜雨疏风骤,这已经是有了赵明诚的李清照。

赌书笑的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用极其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当时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们两个的恩爱,赌书笑得泼茶香,这是真的是两队高端知识分子的一个夫妻之间的小情趣啊,拿一本书来说,第100页的第五行是什么字?猜对了就喝杯茶,然后他们两个每每都能够玩这样这么叫心有灵犀,这么风雅的游戏,所以夫妻生活是非常的恩爱的。

赵明诚为了能征得父亲的同意,向李清照,李家提亲,还编了一个梦,赵明诚对父亲赵挺之说,爸爸,我五岁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里呢,诵读了一卷书,醒来的时候呢,书里写了什么都忘了,只记得三句话,叫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我实在不明白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父亲大人有什么高见,赵挺只是一听,这还不简单吗?言字旁加一个司合,在一起就是词啊,宋词的词安上已脱,这个字把宝盖头去掉,不就是个女字吗?芝芙草拔,把灵芝的芝,芙蓉的芙,把那个草字头去掉,不就是之夫两个字吗?“词女之夫”

不知李清照深爱赵明诚之心,便难做解人。

有人可能会问,那既然是天作之合如此美好的姻缘,那为什么在新婚燕尔,两情缱倦之气不是幸福而开心的生活描写,却是雨疏风骤中绿肥红瘦的感慨呢,事实上新婚燕尔,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李清照,当然有开心幸福的描写,那比如他著名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内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散徒要教郎比,并看是要在心爱的丈夫面前与一枝花真纯真,美争艳,这和那个曾经蒸镀的少女一脉相承,那不过,即使新婚照名称为太学,学业繁重,那所以写作之首。

所以写作对这首如梦里的李清照,他身边的卷帘人也可能只是丫鬟,当然,这个卷帘人,不论是丫鬟还是赵明诚,李清照在清晨醒来的那一刻,喃喃自语地说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时候,他那颗清澈通透敏感,对爱情充满希望,却又不自觉之中因为幸福的爱情而反生惆怅反思幽思的少女心,就如在目前。

越是在幸福里,越是在爱情里就越担心光阴的意识,而且心爱的人难得一见,美丽的她独守空房,不知什么时候美丽的生命就会像那昨夜雨疏风骤的下的海棠花,在春意阑珊的时光下忽然引来绿肥红瘦的伤感和惆怅,这不就是听了一夜风雨饮了一夜孤酒,即便浓睡醒来还依然念念不忘,物资盈怀那个帘内人的满满形式。所以,从这首18岁锁住的如梦,到21岁所作的醉花阴,从应是绿肥红瘦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虽然从花比叶瘦到人比花瘦程度越来越深,其中的感怀与销魂却是一官职的。

我希望大家了解到在那个时代当中,一个女性要写自己的私密情感不是容易的。男人可以,比如假借一个歌妓去写一种思念,柳永就常常做这种事,那没有关系;而女性自己讲就有一点违反妇德,可李清照是用这个方法在写的。大家会不会感觉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看到过去女性对男性的思念常常是男性假借女性去写,很少有女性自己直接写出来的,所以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其实是文化史上女性情感文化的一次表白,是这么直接的表白。要评价李清照,先要把她的身份确定——这是一个女性创作者,你会感到她的作品意义的不同。

李清照确实一生好酒,酒量还不小,还喜欢玩各种游戏,比如打码双路,而且逢玩必赢,从来就没怎么输过,那前些年,杨雨老师在北家讲坛解读李清照的时候说,他号九号堵,还曾经引来轩然大波,其实这种号九号读只是表面现象,它背后真正的本质是李清照,那个生命在自由的成长,要知道这次那个时代是非常不容易的。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向来以治学严谨出名,而且北宋以来理学影响建筑,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也越来越严重,女子无才便是德,渐成共识。

我相信大家已经慢慢感觉到李清照这种很特殊的女性情感,讲到缠绵,都是和丝有关的,女性的文化与编织、刺绣有很大的关系,她们在这个活动当中感觉到一种线条性的婉转,而男性文化里面比较少所谓的缠或者绵,因为它本来就是女性生活里的东西。一个线团怎么解都解不开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种情感的表达,等到有一天她觉得心里面乱得不得了的时候,就会想到那个解不开的线团。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创作不可能离开生活。

晚年江湖飘零的李清照,身边仅存一些赵明诚留下的物事已寄托相思的。对往事的怀念,别无亲人相伴,那生活岂心如苦,他看到一个朋友,十岁的小女儿非常的聪明,就想将毕生的才学都交给这个小女孩儿,可是这个姓孙的小女孩儿却说,才藻非女子是也,直截了当的,就拒绝了那么伟大的李清照,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的时候。居然还认为这话说得好,连陆游这样的热血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出现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史上一个多么难得的奇迹。

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以后,为了保存赵明诚留下的遗物,整整27年,他带着那些文物东藏西躲流离失所,不仅被人偷,被人抢,还被人骗,还被世人冷眼嘲讽,甚至被狼子野性的张汝舟骗婚,骗婚不成,骗婚之后谋财不成,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在那样的时代里,大概也只有李清照。不堪命运的安排,奋起反抗,将张汝舟告至狱中,打了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离婚官司,告到了皇帝那里,这在宋代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为之事,而且根据宋律,李清照告丈夫也要被陷入狱中。

虽然经弟弟和朋友的关照李清照,没过多久就摆脱了牢狱之灾,但是就当时的记载来看,世人对他都是冷漠的白眼与讽刺,嘲苦与嘲讽与挖苦,这人生如此逼仄的困境里,在百般无奈走投无路不得不向人求助的时候,一个非常令人惊奇的事实就是,他宁肯向赵明诚的远亲求助也不向自己的表姐开口。而他的这位表姐,那不是一般的炙手可热啊,在当时简直可以说是权倾天下,李清照的表姐,后来就嫁给了当时的宰相,叫秦桧,至今还在西湖边和秦桧一起跪在岳飞庙里的王室就是李清照的表姐。

而李清照再苦再难,都绝不肯像这样的奸相夫妻发出一声求助,李清照人格的魅力,独立的精神与他朗朗清辉照古今的名字是何其相配,大概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给女儿取这样的名字,本来就有深刻的寄语和期望吧,我常想,在丈夫赵明诚死后,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人生困境中,是什么支撑者?李清照一直坚持了27年,在历经磨难,受尽白眼,晚景如此凄凉的时候,还能一片赤子之心,一片别样的热情,关心国事,关心天下兴亡,这是一种何等的胸襟和魄力。

同为晚景凄凉,但李清照和谢道张爱玲他们的晚景有本质上的不一样,谢道蕴婚姻不幸,晚年独自抚养孙儿闭门谢客,两耳不闻天下之蕴始,而张爱玲譬如一箱仿佛在人世间消失了一样,不言不语,不吭不响,独自在一间小屋中告别了这个冷漠的世界,所以哀大莫过于心死吗?可前死的谢道蕴和后来的张爱玲,从所能拥有所能接受的命运的坎坷以及灵魂的悲伤的角度来看,其实都比不上李清照,李清照有着世人难以想象的哀伤,可是却没有成为一具行尸走肉,他一直到孤寂无助的晚年,灵魂的深处依然像陈寅恪先生说的那样。

这才是李清照,即使苦难的命运让她如漫漫寒夜中的一弯孤月,也要朗朗清辉照古今。这才是伟大的李易安,即使要归去,也要“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