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衣带水和一脉相承造句,用不知不觉和理直气壮造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2:34:51

用一衣带水和一脉相承造句,用不知不觉和理直气壮造句(1)

台湾信众前来银同天后宫谒祖进香

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肉亲情。

古同安今厦门,与台湾唇齿相依、密不可分,宋元时期就有同安人移居澎湖。元代设澎湖巡检司,隶属同安县,兼管台湾民政。而金门原名浯洲,自古隶属福建同安。地相近、人相亲,让同安区始终走在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最前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近日发布。千载同安,海丝古邑。做好对台工作、推进两岸融合是同安区与生俱来的使命。同安区将为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贡献力量。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文化传承方面,长期以来,同安区充分发挥同台一衣带水、一脉相承的关系,牢牢抓住两岸“血缘、地缘、神缘、文缘、俗缘、物缘”牢不可分的优势,深化闽台人文交流,“闽台民俗文化展示馆”“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海峡两岸同祭孔”等两岸交流文化品牌成果显著。

血缘

“7个台湾同胞就有1个同安籍”

同安依山襟海,近抚金、厦,远控澎、台,阻扼闽、粤。自古以来,同安舟车辐辏、路桥纵横四达,众多同安籍先民,漂洋过海,在宝岛台湾落叶生根,开枝散叶。

“因为战乱、经商、通婚等因素,曾经7个台湾人中,就有 1个是从同安过去的。”同安地方史专家颜立水在接受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1926年的一份人口数据统计显示,当年台湾在籍汉人375万人,其中同安籍55万余人,占全台汉籍人口14.7%,是全台人口的七分之一。

同安籍先民迁居台湾由来已久。颜立水说,早在明清时期,古同安县就有68个姓氏、1000多个宗支渡台,形成了最初的“同安籍台湾同胞”雏形。此外,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统一台湾等事件的发生,更多同安籍的兵士、百姓入台,形成了“同安寮”“同安厝”“同安村”等同安移民聚落。如今,在台湾岛上,与“同安”同名的村庄仍有20余个。

神缘

“银同妈祖”信仰在两岸开花结果

黑脸妈祖,又被称为“银同妈祖”,是闽南童谣里守护海上安全的“海上女神”,是人们出海时祈求平安顺遂的民间信仰。黑脸妈祖其实就源于同安。

同安的银同天后宫,是海内外黑脸妈祖的香源祖庙。天后宫正殿上悬挂着“银同妈祖”的牌匾,神龛内,黑脸妈祖身着绿色龙袍,居主位,妙相庄严。

同安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永富介绍,传说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倭寇攻打同安南门,镇守在南门城楼上的妈祖“以阴兵击贼,脸色尽紫”,从此被称为“黑脸妈祖”。1661年,郑成功部将、同安人林圮迎黑脸妈祖上船供奉。妈祖平风息浪、“潮涌济师”,帮助郑成功顺利登上台南,并最终收复台湾。自此,银同妈祖的信仰就在台湾普及开来。林永富说,如今,在台湾的各大民间信奉中,供奉银同妈祖的民众最多,同一信仰两岸开花,成为维系两岸的情感纽带。

持香祝祷、合十祈愿,两岸的民众共同默念,一脉传承的黑脸妈祖、保生大帝、定光佛等民间信仰,得以在两岸间开枝散叶,继续篆刻下每一段联结的故事,而同安与台湾同根、不可分割的信念,也在这些信仰身上,找到了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物缘

绩光铜柱坊诉说两岸情缘

漫步在同安区城东顶溪头的漳泉古驿道上,历经数百年依然矗立着的绩光铜柱坊,仍在诉说着两岸情缘。该坊为石牌坊,是厦门地区现存宋、明、清时期石坊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同时也是福建省级文保单位。“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御赐施琅》石牌上洋洋洒洒的文字,表彰的是施琅平定台湾之功。1683年,施琅率两万精兵和三百艘战船东征台湾,在澎湖大败郑军,迫使郑氏政权投降。此后,清政府就特别在同安立了牌坊,来表彰施琅统一台湾的文功武绩。

用一衣带水和一脉相承造句,用不知不觉和理直气壮造句(2)

绩光铜柱坊屹立数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施琅当过同安副将,再升同安总兵,前后在同安居住长达七年之久。施琅在同安操练精兵,研读战术,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重大贡献。

同安与金门隔海相望,辖区内有不少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类似绩光铜柱坊、大元殿、施氏大厝等涉台文物还有很多。据统计,厦门全市涉台文物古迹有89处,同安区就占了23处。它们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情感记忆,让下一代睹“物”思源,凝聚同胞亲情,赓续中华文脉。

俗缘

“宋江阵”演绎两岸情

在同安,锄头、钉耙除了是耕作的农具,还是一场气势磅礴、阵势壮观的武术对练表演的“特色”道具。宋江阵是同安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随着同安籍先民漂洋过海,在高雄、金门一带盛行,架起了闽台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

用一衣带水和一脉相承造句,用不知不觉和理直气壮造句(3)

宋江阵漂洋过海,在两岸民间盛行

导报记者获悉,宋江阵是源于明代抗倭斗争中的军旅步战武术阵法和乡团训练。明末清初,郑成功为了寓兵于民,需要对民众进行训练,他的部将、同安人陈永华就把宋江阵引进到民间军训工作中,宋江阵因此得以在台湾生根落地。如今,宋江阵在台湾是各种民间祭祀、大典、节假日的重要活动方式。

同安是宋江阵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金门的宋江阵演武形式与同安的基本相同。在今天的宋江阵表演中,除了斧钺钩叉等一些传统武器之外,还有锄头、钉耙等一些农具。宋江阵已然成了一种健身的手段,一种娱乐的项目,给两岸的百姓带来无尽的乐趣与幸福。

同源同种的文化,衍生出了诸多相同的民俗活动。在同安和台湾的街头巷尾,还共同盛行着莲花褒歌、车鼓弄、歌仔戏等民俗活动……令人目不暇接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共同唱响两岸同根同源,两岸一家亲。

来源:海峡导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