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在旧时文人中的评价颇高,《王右丞集笺注》将此诗推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清代赵殿成评价这首诗时说,“淡雅幽静,莫过于右丞《积雨》”。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这首诗中深邃意境和超迈的风格,依然得到了大部分文人的肯定。
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退隐辋川之后,王维在诗中运用禅学思维,以文字作丹青妙笔,刻画了一派悠闲恬淡的农村风光,将自己的禅心与广漠的自然相结合。利用空间叙事,结构巧妙。
结尾,王维运用了两则道家的典故,对自己禅修的状态做了一个总结。
一、《积雨辋川庄作》的淡雅之美《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白话翻译:
雨水连绵不断地,降落到空寂的树林间。林梢上面,一缕软烟迟缓地升起。农妇蒸好粗菜淡饭,去到东面的田地里送食。
广漠无垠的水田上,她看到了一只白鹭掠过头顶。茂密的夏林,雾霭沉沉,只听到黄鹂的歌声。
在山中修禅,静观木槿花开花落,可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居住在松下清静的斋房,每天摄取沾露的葵菜为食。
在《庄子》中,杨朱曾与人“争席”,但是归来时已经“和光同尘”。我的修禅已经到达了杨朱这般境界,为何“海鸥”仍然对我保持着警惕,甚至还有疑虑之心呢?
“积雨”不是形容雨势大,而是说明这场雨持续时间久。降雨会把道路变成泥泞,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何况,当时作者正身处在山林间,因此这一刻的树林是“空林”。
然而这样的“空”,只是暂时的。作者很快就见到了“烟火迟”的景象。这时有人在做饭。不管生活中充满了阳光还是阴霾,人们还是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生活着。
农妇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藜菜和黍米做成的粗蔬淡饭。她要到东边的田地,去给劳作中的家人送餐。
头两句诗中的这位农妇与未出场的家人,其实就是禅修者的化身。她不管自然界的风雨,仍然坚持过着淳朴的生活。
“漠漠”两句,是用自然界中白鹭掠过田野,黄鹂在暗处唱歌来描写恬淡美丽的山林景色。这些美好的东西,在广漠的自然界中若隐若现,甚至有时只是藏于暗处。
第三联开始从写外部的见闻,转向写自身。自从隐居终南之后,王维日夕都在山中修禅,练习“静观”,查看木槿花开花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生命也像那木槿花一样,朝生暮死。生物的阳寿,相较于自然的永恒,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啊。
因此他努力克制自己的*,不去理会人们的勾心斗角,也不再沾荤食腥,每天只采摘葵菜来做饭。
“野老与人争席罢”,是出自《庄子》里面的典故。讲的是从前杨朱找老子学道,沿途旅社的主人,看到他气质骄矜,容色威严,知道他是一个有地位的人,于是纷纷给他让座。
但是,等到杨朱从老子那里学成归来,气质收敛,面容也平和如常人。然后大家看到他,也不再客气,自然地与他争着去坐上席。
那个时候,杨朱已经达到了《道德经》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自然地融于人群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