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è zhōu qiú jiàn
16.刻 舟 求 剑
chǔrényǒushèjiānɡzhě,qíjiànzìzhōuzhōnɡzhuìyúshuǐ,jùqìqízhōuyuē:“shìwújiàn
楚 人有 涉 江 者,其 剑自 舟 中 坠 于 水,遽契其舟 曰①:“是吾剑
zhīsuǒcónɡzhuì。”zhōuzhǐ,cónɡqísuǒqìzhěrùshuǐqiúzhī。zhōuyǐxínɡyǐ,érjiànbù
之 所 从 坠。②”舟止, 从其所契 者入水 求 之③。舟已行矣,而 剑 不
xínɡ,qiújiànruòcǐ, bùyìhuòhū?
行, 求 剑若此④,不亦惑乎⑤?
(课文根据《吕氏春秋·察今》相关内容改写。(二上p70))
【作家作品】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吕不韦是战国晚期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注释】
①遽:马上、立刻、急忙。契:用刀刻上记号。
②是:这。
③求:寻找。
④若:像。
⑤惑:迷惑、糊涂。
【说说意思】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那船(舷)上刻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到目的地后船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诵读点拨】
剑落水中沉到水底,但船却是在移动的。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自然找不到。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才行。
【拓展阅读】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⑦,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⑧!(《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①范氏: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⑥遽(jù):立刻,急忙。
⑦恶:害怕。
⑧悖:荒谬。
[说说意思]
范氏逃跑的时候,有个人得到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用锤子把钟砸碎,刚砸下去,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捂住继续砸。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谈谈理解]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方设法地掩盖,自欺欺人,其结果一定是弄巧成拙,自食苦果。掩耳盗钟的人自以为掩上了耳朵就听不到钟响了,实际上钟响是客观事实,你把耳朵掩上了,钟还是要响,你听不到,别人照样会听到。
[背背练练]
镜里拈( ),水中捉( ),觑着无由得近伊。(宋·黄庭坚《沁园春》)
花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