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经久不衰。
作品原文
版本一
敕勒歌⑴
敕勒川⑵,
阴山下⑶。
天似穹庐⑷,
笼盖四野⑸。
天苍苍⑹,
野茫茫⑺,
风吹草低见牛羊⑻。
版本二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盖四野⑼。
天苍苍,
野茫茫⑽,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⑴敕(chì)勒:种族名,又叫铁勒,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一说即维吾尔族。
⑵敕勒川:敕勒民族居住处,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原。一说河流。
⑶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⑷穹(qióng)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蒙古包。
⑸笼盖:一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⑹苍苍:青色。
⑺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⑻见(xiàn):同“现”,呈现,显露。
⑼天似穹庐盖四野:这一版本载于明万历三年(1575)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六、清雍正十一年(1733)编就印行的《朔平府志》和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的《朔州志》。
⑽天苍苍,野茫茫:王灼《碧鸡漫志·汉之歌》和陶宗仪《说郛》卷十九上所引《敕勒歌》,此二句为“山苍苍,天茫茫”。[3-8]
白话译文,逐句全译
在敕勒川的平原上,
在高峻的阴山下,
天像一顶宽大无比的蒙古包,
笼罩着四面八方辽阔的原野。
青天苍苍,
大地茫茫,
风吹过来草低头,
顿时显出成群成群肥硕的牛羊。
#每日一诗推荐# #古典诗歌欣赏# #每日一诗# #每天分享诗歌# #古诗品赏分享# #课文背后的故事# #小学课文都学啥# #小学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