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这是“空灵之雪”。不用去看,从被枕之冷、窗户之明、折竹之响就知道夜雪之大。作者没有明写雪,而是用各种现象衬托雪,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诗意自然绵远流长。
第6名 唐朝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是“灵巧之雪”。这首诗很有想象力,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运用得相当恰当、得体,将雪的灵性、灵巧描绘的活灵活现,很有意境。
此诗虽然写的是雪,但没有丝毫的寒意,反而有淡淡的暖意,雪之灵巧衬托着春意,读者似乎看见春天正笑语嫣然地缓步走来!
第5名 唐朝杜甫《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这是“悲愁之雪”。诗界有个说法“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这首诗就是诗圣“万古愁”的最好写照,可谓“愁”出了境界。
为什么?因为首联、尾联一头一尾各有一个“愁”字,可谓从头愁到脚。不要以为这是“重字”,这两个愁字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愁是因为正逢战乱,作者为兵荒马乱,老百姓流离失所而愁,是“愁人”,这里的“人”是“他人”的意思。
第二个愁是“愁己”。“愁人”还未消退呢,作者又看见云低雪迷、天寒地冻、酒尽炉空,感受到妻离子散,各种悲苦场景汇集在一起,作者为自身命运而发愁。“炉存火似红”一个“似”字,让我们知道炉子是凉的,诗人无取暖之火,正在受冻!“瓢弃樽无绿”表示酒已无,何物可消愁?愁更愁!
其实第二个愁应该是“愁人”加“愁己”,愁更深入了一层,所以首尾俩愁用得实在是妙!这正是诗圣的高明之处所在。
战乱、天寒地冻、身冷衣单、妻离子散,这是怎样的环境?这是怎样的心情?我只看见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全是“悲愁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