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水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读着这首词,那淡淡的乡愁伴随关外风雪的寒意,已如微波慢慢渗入骨髓。
话说清康熙年间,纳兰性德随康熙大帝到盛京(沈阳)祭拜祖先,在途中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羁旅关外,思念家乡的心情,全诗没有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我觉得,他从三个层面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下面,让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去体味《长相思》的“三重思乡情。”
第一层面:路途远,思乡切
体现在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山一程水一程”,叠用两个“一程”,体现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请注意是“身”向而非“心”向,换句话说,身体离故乡越来越远,而心灵却是离故乡越来越近。当读到这里,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大队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那边出发。而词人因为留恋故园,却是频频回首,怎奈望断白山黑水,却不见故园影踪。正所谓“路途远,思乡切”,故乡啊,故乡,那渐行渐远的故乡,叫我如何不想它?
第二层面:千帐灯,思乡切
“夜深千帐灯,”此句,取景新颖壮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立体的空间,看,夜明珠幕下,旷野上,一座座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无眠的人儿。为什么夜深了,而营火依然闪烁呢?这营火不由自主地让人们回忆起故园灯火的浪漫与温馨。哦,摇曳的灯火啊,请变成那营火虫,飞向我的故乡,捎去我对亲人们的思念与问候。“千帐灯”给人们带来遐想的同时,使词人思乡的心越发浓烈。正所谓“千帐灯,思乡切”,故乡啊,故乡,那温馨浪漫的故乡,叫我如何不想它?
第三层面:风雪声,思乡切
那阵阵风雪声中,更是把这种思念之情推向了极致。“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风一更,雪一更”,叠用两个一更,突出了塞外狂风卷地,暴雪铺天的情景。“聒”是吵闹的意思,突出了风雪声响多么巨大,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在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事,令人心潮起伏,难以入梦。使诗人难以入眠,而实际上是那风雪声让词想起了故乡的声音。“故园无此声”将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引起了我对故园声音的好奇,故园的什么什么声音让词人念念不忘呢?也许是妻儿的娇声软语?也许是家中和风细雨的呢喃?也或产门前山水的静默?正所谓“风雪声,思乡切”,故乡啊,故乡,那魂牵梦萦的故乡,叫我如何不想它?
纵观全诗,我想用四个词概括它的特点:情真意切,意境天成,整齐对称,韵律优美。
何为“情真意切,意境天成”呢?词人选取都是平凡的事物,通过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寄托细腻的情感,信物拈来,不加雕饰,柔情中流露出边关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缠绵却不颓废。
何为“整齐对称,韵律优美”呢?上阙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下阙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上阙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累;下阙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上阙写所见,下阙写所感。读来朗朗上口,所以这首词既有出水芙蓉般的清丽,又有夜来潮般的激荡回肠,集豪放婉约于一体,是中华词坛上的一颗风景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怪不得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说他的词“清新新隽永,百丝超凡”,怪不得国学大师王国维将他推为“宋后第老词人。”
有人会问:边塞一般来说都雄浑大气的,而为什么唯独这一首却如此温婉缠绵呢?这大概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性格息息相关。纳兰性德是一代权相纳兰丽珠的儿子。他才华横溢,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深受皇帝赏识。可他给自己的评价是“惆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他的一生为情所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扇悲?他的生命在三十一岁时戛然而止,犹如花似玉苍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谜团。
他留给后人的词都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你想听吗?请听下回分解:“ 我是人间惆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