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的故事10个,诚信小故事100字简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5:14:34

谢元恒在巡查线路故障。(资料图)

一家三代 40年守护山中电能“血脉”

家住常德市桃源县杨溪桥乡芦家坪村的谢运堂、谢元恒、谢志勇一家三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40年如一日,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接力义务守护13公里山区高压电能线——黄善线(原黄德线)。

1981年开始,谢运堂干起了义务护线工,谢元恒看着父亲谢运堂巡线护线太累,就尽可能挤时间和父亲一起爬山涉水义务护线,父子俩天天带着柴刀和锄头上山去,修筑巡线路,清理风险点。谁想到这一护就是40年,这一护就是祖孙三代。

2003年,谢运堂中风瘫痪,谢元恒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独自走上了义务护线之路。2006年,谢元恒的妻子患上尿毒症,在深圳打拼的儿子谢志勇毅然放弃了多彩的城市生活,回到他熟悉的大山,和父亲一起守护这山中的电能“血脉”。

诚实守信的故事10个,诚信小故事100字简短(9)

陈亮伟(中)和孩子们在一起。

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 点亮教育“明灯”

他是祁东县贫困家庭孩子们口中的“爱心爸爸”,祁东县启航学校总校长陈亮伟。

2014年,为了实现“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大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的承诺,他筹资2亿余元回到家乡祁东建设启航学校。

自启航学校创办以来,陈亮伟将学校所有收入全部投入到学校建设和提高教职工待遇上,出资2000万元筹建“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了高标准的食堂。先后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近300万元,帮助200多名贫困学生重圆读书梦。

目前,他已在祁东县4个偏远贫困乡镇创办了3所中小学和4所幼儿园,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在“家门口”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

诚实守信的故事10个,诚信小故事100字简短(10)

袁雪松。(资料图)

一杆“公平秤” 调解解民忧

他是群众心中的“公平秤”“袁青天”。

袁雪松,名如其人,一位具备有“雪松”品格的老同志。他曾经在司法界工作27年。2009年退休以后,发挥余热,先后被返聘到县交警大队、法院、沙田乡政府等部门。

袁雪松共调解处理重大疑难纠纷150余起,制止群体性械斗60多起,预防可能发生的自*事件20多起,代理经济、民事、行政诉讼320余件。经手办理的2000多件案件,没有一件“冤假错”。

目前,袁雪松仍然奋战在沙田乡信访工作一线,确保信访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协助政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沙田乡政府曾要对其进行奖励,被袁雪松婉拒,他说:“退休工资就是党给我的奖励。”

来源:红网时刻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