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有句话说:爱的越深,关心的越琐碎。那在这里就是:爱的越深,写到诗里的越琐碎。
王维想家,尽管心里会想“家里人的身体都好吗?最近过得开心吗?桑麻、麦子长势都好吧?……”但是写到诗里的,也只是窗前的几朵梅花。
《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岑参也一样,想家乡、亲人、故友,写到诗里的也就是几朵菊花。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故园里令岑参挂念的哪里只是几朵菊花呢?
母亲的关爱和叮嘱,有时琐碎的甚至让人觉得啰嗦。最深沉的爱,表达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最琐碎的叮嘱里,有最深的感情。
这首诗也一样。
几朵小花、几只蝴蝶、几只小鸟,看上去也有些琐碎,却同样体现了伟大的家国情怀,还有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热爱。
12
这首诗的转折在哪里?
诗似看山不喜平,一般七言诗的转折在第三句,这首诗的转折非同寻常。
前两句为静态,后两句蝴蝶舞、娇莺啼为动态,这是动静变化;前两句为花的颜色,后两句蝴蝶有白、黄、蓝等,娇莺是黄色,这是颜色变化;前两句无声,后两句有黄鹂之音。
但是感情没有变化,通篇诗人都是开心的。那感情变化在哪里?
在诗外。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者多,欢快的诗很少。但这首诗是欢快的。
古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首诗放在杜甫整个的创作生涯中,我们就会发现巨大的转折,仿佛李白说的“冲波逆折之回川”。
杜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感情变化?因为此时是诗人理想的生活。在“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时,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时,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时,心中希望的就是当下的生活。
因此,这首诗的情感转折在诗外。
13
没有至情,何以至文?
有位作家说过:我能写,首先是因为我有感情,而不是因为我有技巧。
余光中的《乡愁》,整个写作过程也就20多分钟。乍一听,觉得大作家水平就是高,20多分钟就出佳作。有一次看访谈节目,听余先生讲到:写《乡愁》时我离开大陆已经20多年,写作过程也就20多分钟,但是那种感觉在我心里已经20多年了。
李叔同的《送别》也是名篇,后来看到《送别》的写作缘由,才明白“李叔同倾注的感情”。一个大雪天,好友许幻园因家庭*,来向李叔同告别。许幻园走后,李叔同怔怔地站在雪地里1个小时,望着好友远去的方向。许幻园早就看不见了,妻子好几次喊他回家,李叔同仿佛没有听见,就那么呆呆地站着。大雪纷飞的冬天,多冷啊。没有对好友的至情,做不到的。之后,李叔同返回家中,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没有至情,何以至文?
因此杜甫笔下的这几朵小花、几只蝴蝶、几只小鸟,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饱蘸着深情。杜甫望着“城春草木深”有多痛苦,看着“千朵万朵压枝低”就有多欣喜。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因为至情,所以至文。
对这首小诗,一千位读者有一千种理解,这是万千理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