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但是在不同的故事版本上,岳飞后背所刺的四个字中,有“尽”和“精”的一字之差,那究竟是那个字呢?
“岳母刺字”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
从实际的有关记载来看,这一故事的背景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1.刺的什么字?2.谁给刺的?
岳飞后背“刺字”,在宋代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包括岳飞的孙子岳珂所整理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
“刺字”一说,最早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这是岳飞后背有字,而且是“尽忠报国”的最早记录,但未说是岳母所刺。
到了明代,一些书中开始有“赤心救国”的刺字、岳母找工匠所刺、岳飞命大将张宪所刺等描述。
到了清代,在《精忠说岳》中,有了岳母训子、刺“精忠报国”一说,但只是小说,没有史料参考价值。
由“尽忠报国”到“精忠报国”的变化,有人猜测,与宋高宗曾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字有关,使得“尽忠报国”变成了“精忠报国”。
现在各地岳飞庙中,有写“尽忠报国”的,如岳飞的故乡汤阴岳飞庙;也有写“精忠报国”的,如朱仙镇岳飞庙等。
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血染风波亭。后被平反,追封鄂王。
在杭州的岳王庙内,岳飞的墓碑上刻有“宋岳鄂王墓”,其中“鄂”字多了一笔,连通“二”的上下(如下图)。
据说这么写的用意有两个,一方面,岳飞被害,世人觉得已亏欠岳飞太多,如今希望能多一点补偿,不忍再用“亏”;另一方面,表示岳飞一心为国收复河山,誓无二心。
其实,无论是那个字,谁刺的,都不影响我们对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