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经验,教养的源头是怎样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13:50:31

发现一:近八成城市家庭祖辈参与孩子的教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93.8%)乐意参与教养,“希望享受天伦之乐”是他们参与教养的首要原因。祖辈的高参与率与中国传统观念中将传宗接代、人丁兴旺视作家族大事有关,与儿童父母的生活、工作压力有关。

发现二:城市中祖辈参与家庭教养的总体比例很高,但纯粹隔代教养的比例并不高。从儿童出生到小学阶段,六至七成左右的家庭采取了父辈和祖辈联合教养的模式。

发现三:接近三成的祖辈参与儿童教养但并不与儿童同住;36.5%家庭中存在为照顾儿童而“老漂”的祖辈。

发现四: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比例大致相当,在对儿童的影响方面,大多数男性祖辈的影响要弱于女性祖辈。父母双方仅母亲为独生女的单独家庭,祖辈参与教养的比例最高。

发现五:在各种家庭教养活动中,祖辈在对儿童生活照料方面参与率很高,而在对儿童行为规范、心灵关怀和陪伴方面仅有中等程度的参与率。

发现六:两代人的育儿知识获取渠道存在较大差异,祖辈的获取渠道相对封闭,以家庭内部的经验积累和传递为主,对于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弱。

发现七:在参与教养的祖辈当中,超过半数认为参与儿童教养对祖辈自身而言利大于弊;有45%的城市儿童父母认为祖辈参与家庭教养利大于弊,明确表示弊大于利的父母为15.6%。

发现八:在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中,儿童祖辈和父辈代际关系更好;家庭里是否有祖辈参与教养并不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如果父母在儿童0—6岁期间“不参与教养”,使得祖辈角色从“参与”变为“全权代理”,这样的家庭教养模式就会对亲子关系质量造成持续性的伤害。

发现九:接受“单一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问题行为也最多。在进入幼儿园前接受“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儿童,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接受“单一的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联合教养”“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三组儿童。

发现十:“单一父辈教养”的儿童在学习自理方面的表现最好,这表明在对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父辈可能比祖辈更为重视,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20日第10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