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不相信,我在一天的时间内,曾经到八个哈萨克族朋友家吃了八顿手抓羊肉、烤羊肉、羊肉抓饭的节日美食。而且是家家端上来的这些食物,样样不落全吃了一遍。
这天是穆斯林群众的大节日——古尔邦节的第二天。
那时候我的胃口真的太好了。在最后两家吃的略微少点,至少也有一公斤肉下到肚子里。
作为一名新疆生新疆长大的汉族人,我有很多少数民族朋友,算下来哈萨克族朋友略微多些。
我认识的哈萨克族朋友,名字叫也尔肯的人就有六个。
为了在通讯录上不把他们搞混,只能根据他们的长相、胖瘦、职业不同,在其名字后面作个只有我自己知道的标记。如两个肚子大的也尔肯名字后面一个写个大圆肚,一个写大肚子。个子高的写个长腿,家里院子里有桃树的加个桃子,都是养羊的就以羊多羊少来区分。
只有这样,这些名字一个样的人才能让我联系起来,打不错电话!
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当地的空气、水土,特别是风俗习惯,会把你稳妥妥的改变成地地道道的当地人。
我的父母都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河南支边来到新疆,和许多兵团第一代军垦职工一样,离开自己的故乡后,一生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
从我记事起,父辈们也开始慢慢习惯吃羊肉,做起新疆的饭。但是在这方面,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已远远超脱了上辈人,同时也把祖籍的味道丢失了。
新疆人,新疆饮食,新疆人的性格成了兵团后代人的标配。
记得在塔城庙尔沟一个哈萨克族牧民家作客,从进门到盘腿坐在毡子上,再到接过主人递给我的肉、奶茶时,主人的儿子用汉语对我说,我爷爷刚才看到你对不同年龄人的行礼,还有吃饭前的洗手,说你不像汉族人,比我们哈萨克族娃娃做的都好。爷爷说很喜欢你!问你是怎么学会的?
我说有的是从书上看到的,大部分是在生活中学来的。
当他们听到我介绍一只羊从羊头肉,胸叉子肉、江巴斯(羊后腿部一块骨头)怎么分割给桌上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人吃,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时,盘腿而坐的老人都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的生活里有很多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让我过的舒心又快乐。
对我现今还是酷爱拌面、手抓肉、奶茶、抓饭的生活习惯,媳妇曾给我开玩笑说,你应该找个少数民族女人作媳妇。
这话咱爱听,但是提醒的太晚了!
有时想想,作为一个新疆人也挺好的。
新疆这么大,新疆境内的南北疆各地区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还都不一样,一出门就是几百公里,开车游玩,基本没有堵车一说!
我很喜欢这里的人,吃饱喝足了,人家少数民族不是唱歌就是跳舞,不像咱们汉族人,除了说一大堆废话,就是举起酒杯往醉里喝。
烤羊肉串的味道,不吃闻着就舒服。特别是新疆音乐一响起来,心里就痒痒的,手和脚就会自然而然的动起来。
跳累了,咱还能再吃再喝些!
说真的,我从内心喜欢这样的生活!!
(首创文章,已开通全网维权;图片均为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