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则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情境式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6:34:00

人们在理解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时,往往会因视角和高度不同,从而得到不同解读结果,也会对其中观点持不同的态度(肯定或否定)。所以人们对《论语》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态度。与解读《老子》一样,我仍以最低的视角(我想高也高不了)说说我对《论语》中一些章节的理解和态度。

先说《学而篇》的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

不说这章的具体意义了,我对本章的理解与古今圣贤之间也没有歧义。但我有一个疑点和一个态度。

1,疑点

但我怀疑文中的“说”和“乐”的位置被弄错了,应该调换一下。这样“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意义没变,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与“说”互换来的)乎”的意思就成了:(任何课程都应)一边学一边练,不就像学习音乐一样吗?这样更能符合教学实际。因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可能不合实际,边学边练不一定是快乐的(有人、有时或在有的项目的练习中还很痛很苦),但只学(阅读、听讲、观摩)不练肯定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孔子强调了边学边练的重要性:学习任何科目,都要像学习音乐那样,边学边练,才有好的学习效果。

2,一种态度

我看到过有些朋友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持否定态度,而我认为这句话具有正确性和现实性。

因为有能力解读《论语》的朋友往往很少被人“不知”、不了解,所以不能理解孔子说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从而被怀疑、被看不起甚至被敌视的时候,不要恼怒,这样做的人不才是君子吗?”被别人不了解、怀疑、看不起时,为什么还不恼怒呢?这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吗?本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在被人不了解、怀疑、看不起甚至敌视时,我也有无名的怒火,但也仅是自我恼怒而无法发泄。我也常常被人怀疑、看不起或敌视,心中也常常窝着怒气。但看了孔子这段话后,便认识到:在被人不了解时就不应该产生怨气!因为:不被别人了解我往往不是别人的错,可能是:1,别人还没有机会和时间来了解我,2,我也没有让人了解的价值和兴致。

即使在别人了解的情况下仍被别人看不起时,其实也没有必要恼怒。可能是自己或别人的能力或人品有问题,自己有问题就得改进;在别人有问题时,我们不必要跟人品或能力有缺陷的生气!

君子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锻炼,后天的锻练时需要有一些利己不损人的方法和原则作为参考依据。而孔子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正可以作为锻炼人的修养忠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