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生四字成语五年级,四字成语大全6000个及解释五年级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8:27:02

不死不生

“不死不生”这一成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典故出自战国末期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大宗师》:“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幼儿,孩童),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这里是批驳、否定对方的言词,义同“不”)!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人名)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指虚淡内凝的心境),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指明敏的、外用的才质),吾欲以教之,庶几(也许、大概)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遗忘)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指明彻,这里用早晨太阳初升时的清新明彻,喻指物我皆忘的凝寂空灵的心境);朝彻,而后能见独(指不受任何事物影响,也不对任何事物有所依待);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生者(忘却生存)不死,生生者(眷恋人世的人)不生。其为物,无不将(送)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保持心境的宁静)。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这是南伯子葵与女偊的一段对话。

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因为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习吗?”女偊回答说:“不!那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明敏的才气,我想,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大概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哩!然而却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万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限;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摒除了生也就没有死,留恋于生也就不存在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作‘撄宁’。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南伯子葵又问:“你是怎么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到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背诵)的孙子那里听到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到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到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到的,需役从于讴(吟咏领会)那里听到的,于讴从玄冥(深远虚寂)那里听到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到的,参寥从疑始(迷茫而无所本)那里听到的。”(“副墨”“洛诵”“瞻明”“聂许”“需役”“于讴”“玄冥”“参寥”“疑始”等,均为庄子假托的寓言人物之名)

庄子认为躯体有了变化而人的精神却不会死,安于自然、忘却死亡,便进入“道”的境界而与自然合成一体。

例句:“不生不死;即生即死,即死即生,哪里会错过一丝毫呢?” (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240)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