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宋代〕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
参星横斜,北斗柄转,已近三更时分;连绵的雨与终日的风,最终还是停止了。
云儿散开,月儿皎洁,又何须谁来点缀呢?碧海的海,蓝蓝的天,本来就是一片澄明。
空自留下如孔子般不得意的乘桴之意,又刚刚听到了大海声,如黄帝咸池演奏的乐声。
被贬海南道,即便九死一生,“我”也无怨无悔,这次远游所见的奇绝风景是“我”平生也未曾见过的。
注释
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遗憾。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山水感怀诗。
苏轼自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赵煦开始亲政,被贬岭南,至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去世,方因宋徽宗大赦天下,才遇赦返回中原,不任实职而可择地退养。六月苏东坡自海南渡海,意欲返回常州退养。这首诗就是在渡海途中所作。
“参横斗转欲三更”言渡海时间漫长,已为夜晚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言渡海的天气情况,也暗示着诗人获赦后的喜悦心情。表面上是写天气的雨过天晴,实则是写人生的“雨过天晴”,那些“苦雨终风”,终究成为往事随风而逝。
“云散月明谁点缀”的发问,是为后一句自白“天容海色本澄清”做铺垫。“天容海色本澄清”,其实也是在自喻,虽然苏东坡被一贬再贬,终至海南岛,但他始终清白自守,不改其志。正如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的一问一答,“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道出了他们干净澄明、坚贞不屈、追寻理想、矢志不渝的一生。
“空余鲁叟乘桴意”,“鲁叟”,即孔子。通过讲孔子周游列国不得意的典故,来说诗人自己的不得意。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里诗人以孔子自比,说明自己志向得不到实现,是“空余”,只能“乘桴浮于海”。
“粗识轩辕奏乐声”,“轩辕”,即黄帝。通过黄帝奏乐的典故,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相呼应。
据《庄子·天运》记载: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粗识”二字,一则言听见了大海之声,二则言留恋海南生活。三则为尾联转结做铺垫。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两句是千古佳句。人生在世,有机会就出去走走吧!开开眼界,总比在一个地方老去更精彩。苏东坡被贬海南,是仅次于死刑的罪行。但他却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次行程,不是罪行,而是旅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以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暑假到了,愿大家有机会都能“山一程,水一程”“兹游奇绝”,背起行囊,行走在诗意的大地上,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景,让所有的风景都成为鼓起的风帆,一往无前,前程似锦。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