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于公元743年出生于赵州(今河北赵县),是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的六世孙,出身赵郡李氏东祖。
李端少年时期曾去嵩山求仙访道,后来又到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学习诗歌和佛法。安史之乱期间,李端写了许多反映战争灾难的写实诗,表现出爱国报国的情怀。
李端于大历五年(770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任杭州司马。他在长安期间,与权贵名士交往密切,参与了许多酬唱赠答的诗歌活动,形成了清新明丽的诗风。
李端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他于建中四年(782年)病逝于江南。
第一首《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描写了一位女子弹筝的心情。
鸣筝金粟(sù)柱,素手玉房前。写出了女子弹筝的场景,筝是一种弹拨乐器,金粟柱是筝上用来支撑琴弦的小柱子,形如金色的粟粒,素手是指女子的手没有佩戴任何饰物,玉房是指女子的闺房,也有说是指筝的琴身。
慈湖把女子的手比作素净的玉,把筝柱比作金色的粟粒,把琴身比作玉房,都显示出了女子的高贵和纯洁。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写出了女子弹筝的心思,周郎是指周瑜,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这里用周郎代指女子心仪的男子,欲得周郎顾就是希望他能回头看看自己,时时误拂弦就是因为心神不宁而弹错了琴弦。
此处用了借代和反衬的手法,把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表现得十分含蓄和动人。
第二首《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描写唐代妇女拜新月的风俗,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诚恳。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这两句写闺中女子开帘见月,立刻下阶便拜,写出她的急切而微妙的心理。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
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便即”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两句写女子对着新月细语喃喃,旁人难以听清,只有微微的寒风,吹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细语”二字写出女子对月倾诉内心的话语轻柔细微,既表现了她的羞涩和含蓄,又表现了她的虔诚和真挚。
“人不闻”写出女子与月之间的私密和亲昵,也写出了她与世隔绝和孤寂。“北风吹裙带”写出了女子亭立于阶前的倩影和风情,也写出了她所处的寒冷和艰辛。
这两句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第三首《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思念远方夫君的诗。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月亮已经落下,星星也很稀少,天空已经开始发亮,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而女子的房间里,只有一盏孤灯还在照耀,说明她还没有入睡,或者是睡不安稳。
梦难成,意思是她无法做梦,或者是做不到美梦,也许是因为心中想念夫君,也许是因为担心夫君的安危。这一句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将女子的内心和外境相映衬,形成了一幅寂寞无眠的画面。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描写了女子黎明时分的行动和心情,披衣,意思是穿上衣服,更,意思是又或者再。向门前望,意思是走到门前去望,也许是望着远方的方向,也许是望着路上的行人。
不忿,意思是不满意或者不甘心。朝来鹊喜声,意思是早晨来到的喜鹊的叫声。喜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和喜庆的象征,喜鹊叫声也被认为是好兆头。
此处用了转折和对比的手法,将女子的不甘和不忿与喜鹊的喜庆和吉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表现了女子的悲哀和无奈。也许她觉得自己的命运不公平,也许她羡慕别人的幸福,也许她希望夫君能早日归来。
第四首《胡腾儿》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胡腾儿》,描写了一位胡族舞女在安西的表演。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介绍了胡腾儿的出身和容貌,她是来自凉州(今甘肃武威)的胡族女子,皮肤白皙,鼻子挺直。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描述了胡腾儿的服饰,她穿着一件用桐布(一种轻薄的绢布)做成的衫子,前后都有卷边,腰间系着一条长长的葡萄纹带子,只在一边垂下。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胡腾儿在帐篷前跪下,用自己的语言说了一些话(可能是祝福或感谢),然后拾起衣襟,挥动袖子,开始为观众跳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暗示了胡腾儿的身份和命运,她原本是安西(今新疆)的牧民,后来被唐军俘虏,送到洛阳(洛下)作为舞女。安西旧牧指她的同族或亲友,他们看到她的舞姿,不禁流泪。洛下词人指唐代的文人雅士,他们抄录了她的曲调,为她写诗。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继续描写了胡腾儿的舞姿和神情,她扬起眉毛,眼神灵动,踩着花纹的毯子(花毡),汗水从额头滴落(红汗),珠子做的帽子也歪斜了。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表现了胡腾儿的情感和状态,她仿佛醉了一样,身体摇晃不稳(东倾西倒),双脚穿着软软的靴子(双靴柔弱),显得无助而可怜,在灯光下更加凄艳。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再次描写了胡腾儿的舞姿和风格,她环绕着舞台快速地跳动(环行急蹴),每一个动作都与音乐相配(应节),她还用反手叉着腰(反手叉腰),像一个弯弯的月亮(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丝桐是一种弦乐器,画角是一种吹奏乐器,它们突然停止了演奏(忽奏一曲终),只剩下画角的悲哀的声音(呜呜),从城头传来(城头发),增加了一种凄凉和哀怨的感觉。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这是诗人对胡腾儿的呼唤和问候,他重复了她的名字(胡腾儿,胡腾儿),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怜惜,他问她是否知道自己的家乡已经被切断了(家乡路断),无法回去,暗示了她的悲惨和无奈。
总结李端的诗歌题材广泛,除了写酬唱送别、山林隐逸等常见的主题外,还有一些社会写实之作和女性题材之作。例如,他的《听筝》和《拜新月》都描绘了少女的情思。
李端的诗歌风格清空闲雅,语言流畅优美,善于运用白描、形似、对仗等手法,表现出细腻深刻的心理刻画和情景交融。他的诗歌在体式上与其他十才子不同,他擅长写古诗和乐府歌行,律诗也有一定的成就。
李端的诗歌在意象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他喜欢用天地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他的诗中常见到云、雪、月、山、水等意象,而且这些意象在他的诗中不是单纯的描写,而是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