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原文翻译,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原文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20:36:31

八上《孟子三章》比较阅读

(一)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已取得的成就。③草昧:这里指混乱的时世。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    )于版筑之间 (2)困于心,(    )于虑

(3)创业与守成(    )难 (4)徵与吾共(    )天下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一段连用排比句的好处是什么?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5.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成语大搜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意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一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朝闻夕死 ③掩耳盗铃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威武不屈 ⑧见贤思齐  

【观点大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二)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苦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_______

(3)至于鄙 鄙: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 卒: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喟然叹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 所恶有甚于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2分)

(三)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七里之郭 ( ) (2)委而去之( )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4)天下顺之( )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6)使者未说( )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天 时 不 如 地 利。 (2)岁 亦 无 恙 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道考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

(2)苟无民,何有君?译文: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4分)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 _____________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______________ 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比较阅读《孟子三章》(一)答案

1.(1)选拔、任用。(2)同"横",梗塞、不顺。(3)哪个。(4)安定,管理。

2..A 解析 A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1)用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2)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4.(1)连用排比句使文章气势非凡,无可辩驳,说服力极强。(2)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5.(1)示例 孟母断织、韦编三绝 (2)③ 

(3)示例 ①我认为这些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

② 我认为这些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资治通鉴·唐纪十一》翻译:

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比较阅读《孟子三章》(二) 【答案】

1.(1)使……痛苦(1分) (2)通"横",梗塞、不顺(1分)

(3)边境 (边远的地方)(1分) (4)最终(终于,最后)(1分)

2.C (2分)【解析】A项1句为"……的样子";2句"这"的意思;B项1句表承接,2句"因为"之意;D项1句"从"的意思,2句"比"之意。C项两句中加点字都表承接关系。

3.(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解析】"征",表现,显露,0.5分;"喻",了解,明白,0.5分;句意1分)(2分)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解析】"闻".使……听到,0.5分;"是以",因此,0.5分;句意1分)(2分)

4."谄谀者众";(1分)无"法家拂士"(1分) 【解析】 将问题代入原文,联系前后文即可找到答案。

《新序》翻译: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君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比较阅读《孟子三章》(三)【答案】

1.(1)外城;(2)离开;(3)限制;(4)归顺,顺从;(5) 派,派遣;(6)说,通"悦",偷快

2.(1)天时/不如地利 (2)岁/亦无恙耶?【解析】文言文停顿一般在主谓之间,能够明确句子结构即可准确划分节奏。

3.(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2)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

4.以民为本 排比 对偶 问(答"反问"亦可)

《战国策•齐策》译文: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天时不如地利》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