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说法叫“人间未乱鬼神先乱”。鬼神不安,他们闹起来的时候,人世间就要乱。所以过去儒家文化,祭祀是放在第一位的。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最早的时候,当皇帝的人,最主要是掌握祭祀的权利,所以过去都争祭器。
古代将“鼎”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比如词“问鼎”、“鼎定”、“一言九鼎”。鼎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最重要的祭祀礼器。所以如果它被别人抢夺走了,就意味着政权被瓦解了。
2008年,国务院确定河南新郑的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华夏炎黄子孙于农历"三月三"在河南省新郑祭拜先祖轩辕黄帝的隆重仪式。自2006年开始,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过去祭祀祖先,有专门的器具,非常庄严,一点都马虎不得,非常重视。
我们现在来详细解读一下“礻”(示)字:
请大家先看一下“示”字最早的甲骨文写法。
我们前面提到,祭祀这个活动在远古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文字记载最多的活动。(这就是“以读史的方法读经”的体现,了解当时社会状况,更利于理解当时的文化。)
从字形上来看,“示”字,从古到今变化不大。
《说文解字》解读: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简单的说,就是远古时代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常常会用占卜的方式去向“鬼神”请示卜问,一般占卜的道具有“龟甲”“蓍草”等。
蓍,读音同“是”,蓍草是一种草药。
比如用“龟甲”占卜,会用火烧,龟甲会产生裂纹,占卜的人通过裂纹所呈现出来的“象”,可以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势。至于我们现在人认为那是迷信活动,这一点究竟真假我们不在这里作讨论。
通过占卜,得到的信息,就认为是上天的指示,就叫做“天垂象”。也有通过观察夜晚的星星,得到的信息,这也叫天垂象。
象,指天象。这里请注意,这个天象并不仅仅只是指夜空中的星象,我觉得应该包括其它占卜活动所得到的“象”,也称“文”。
古时的“文”即指事物呈现出来的表象。所以它通假“纹”。纹理,即是现象。
古人通过这个“象”,可以判断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