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的姑娘们都喜欢花儿,别人都是欣赏繁花盛开,争奇斗艳,多愁善感的黛玉却怜惜凋零的花瓣,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最美的举动一一黛玉葬花。
书中有两次黛玉葬花的描写,第一次是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词警芳心》,描写黛玉和宝玉共读《西厢记》后一起葬花;第二次是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写黛玉独自葬花,且吟出了著名的《葬花词》。
第一次葬花,黛玉是偷悦的,第二次却是悲伤的。同为葬花,黛玉的心情为何迥然不同?她又为什么葬花呢?
女儿如花,美丽的黛玉本身就是一朵姣花,她懂花惜花,花开时百媚千娇,争奇斗艳;花落时也是花雨满天,飞红翩翩,只是花瓣飘零,不知落向何处。黛玉不忍落花被人随意践踏,她就像对待生命一样,在花儿凋落死亡时,为它们制花家埋葬。
宝黛是心意相通的灵魂知己,和黛玉一样,宝玉对美的事物更是有一种天然的爱惜之心。
春风和煦的三月里的一天,宝玉坐在大观园里的桃花林里读书读得津津有味。嗯?不对啊,宝玉不是最不爱读书的吗?今天怎么刻苦读起书来了?
原来他读的不是四书五经之类的教科书,而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课外书-《西厢记》。
那时候的小孩子读《西厢记》,就像今天的学生读网络言情小说,要是被家长老师发现了,可能会受到批评,所以宝玉才躲到这幽静的桃花林里来偷偷地看。
宝玉正看到书里写的“落红成阵”一阵风吹过,把树上的桃花吹落了一大半,落得满身满书满地都是,宝玉怕花瓣被脚步践踏了.便兜着花瓣,想丢进沁芳河里。
正在这时,黛玉来了。只见黛玉肩上扛着一把小小的花锄,花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花带,正准备把落花收起来埋葬
宝玉一看,黛玉的打扮好美啊,便问:“妹妹,这是要做什么呢?”黛玉答:“葬花。”天下竟有人想到“葬花”,真是雅得很!宝玉怎能错过?”
于是他顺手放下手里的书,想和黛玉一起去葬花。黛玉眼尖一眼看出宝玉拿的不是教科书,宝玉见瞒不了黛玉,便说:“妹妹知道是不要紧的,你也来看看,真是好书。
黛玉被宝玉勾起了好奇心,一看,果然情节曲折动人,辞藻华美,一会儿工夫就全看完了,两人不禁拿书里的句子互相打趣了-番,斗了一会儿嘴,才发现忘了收拾落花,便赶紧把书藏起来,收了落花,埋在了角落的花冢里。
这虽然是书里第一次写黛玉葬花,但黛玉今天是第一次葬花吗?看看她葬花所用的工具和早已制成的花冢,显然不是的,葬花应是她经常做的一件事。看到美的事物,黛玉既懂欣赏,也知怜惜,葬花是黛玉对落花的哀悼,肩扛花锄,手拿花帚是她最经典、也最诗意的一次亮相。
德国的一个诗人海涅说:“花儿容易碰到人的脚,大多数都会被人践踏,不管它是羞怯还是胆大,人们走过时总会踩碎它。”黛玉肯定不知道这句诗,但是她的心里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她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女孩儿,过的也是充满诗意的生活。
她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儿,爱生活中的一切,花开花落燕子归巢,凡是自然界里的生命,都能引起她的注意和呵护。
书中第二次写黛玉葬花是在芒种节。在当代,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却是女孩子们送别花神的一个节日。
花神是统领百花的女神,主管着花儿的开放,芒种过后,春天结束,各种花儿都凋落了,花神最忙碌的工作告一段落,要回家休息了。女孩子们为了感谢花神为她们带来美丽的花儿和快乐,就在芒种节这天举行欢送花神的仪式。
这天,大观园的姑娘们都在园子里跟花儿告别,她们拿着红丝线,扎了各种玩具,比如轿子和马,让花神好乘着回家
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赏花、玩笑,只有黛玉不在原来,昨晚她去怡红院找宝玉,宝玉的丫(ya huan)晴雯因为正在生气,没有给她开门,黛玉误以为是宝玉故意不见她,又气又伤心,今早,便独自一人扛着花锄去葬花了.
一个人在伤心的时候,看到什么都是感伤的,尤其是面对满地的落花,黛玉由花开花落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也不过就是短短的几年更加悲伤了。她一边葬花,一边有感而发,随口吟了一首《葬花词》。这边黛玉边哭边吟诗,那边赶来寻找黛玉的宝玉听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又想到无论是花儿,还是他身边那些女孩子,所有美好的生命总会有老去死亡的一天,不禁伤心不已,竟然痛哭到站立不住,跪倒在了山坡上。
大自然里草长草衰,花开花落本是常态,黛玉和宝玉却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因此他们欣赏花开,也哀悼花落
他们深深地懂得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脆弱,花开易落,人的青春更是一去不复返,这是宝玉、黛玉的哀愁,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哀愁。
但是黛玉葬花的美,就在于让我们懂得:正因为生命有限,才更应该倍加珍惜,像宝玉、黛玉那样去感受生命之美,怜惜生命之美,也珍惜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在短暂的人生里活出花开股的绚烂和精彩,而且要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做一些体现生命之美的事。